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中國大力投資農村建設,農民的生活日新月異。幾乎每個家庭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有時候覺得農民的生活比我們城裏人的生活更自由瀟灑。國家對農民有很多保障措施,給很多人最低生活保障,讓生活有困難的人有最低保障。這是壹個從根本上讓廣大農民受益的地方。
但也要註意到,在壹些地方,有的人就是不改初衷,不工作,等著國家低保和救助。
正是因為這種觀念,壹些地方的人不出去工作,不想改變生活。所以也要註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從思想上改變這些人的思想,不能坐等國家的救濟和最低生活保障,而要靠自己改變思想,化被動為主動,讓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妳要學壹技之長,在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小康生活。
先富起來,先扶貧,農村基層建設者要調整思路和步驟。所以,他們能存壹時,就存壹輩子。他們要想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改變生活狀態,就必須轉變觀念。在致富的路上,他們應該宣傳和動員這些貧困的村民。
要避免粉絲福利和懶人的產生,就需要農村基層建設者調整思路和步伐,先扶貧,富起來先治心。
從來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好東西。靠等待國家救濟是不可能致富的。應該鼓勵村民中的每壹個人過上好日子,幫助他們調整心態,從而帶領他們致富。
我們欣喜地看到,農村有很多有誌青年通過短視頻平臺、互聯網等方式宣傳家鄉的農產品,成為帶領村民致富的帶頭人。為什麽這些人能做到?為什麽有人願意偷懶?
這是思想教育缺失造成的。對確有殘疾、家庭確有負擔的,可以給予救助,不符合條件的,不應給予低保。
作為基層工作者,我們應該多走走,多聽聽,這樣才能傾聽民眾的聲音,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實惠,讓等待幫助的人意識到自己需要轉變觀念,才能幫助他們早日摘掉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