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風俗禮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是壹個多民族國家。宗教多,教派不同,所以當地的風俗習慣也會不壹樣。妳知道印度的習俗和禮儀是什麽嗎?
印度風俗禮儀1印度風俗禮儀1:風俗習慣
印度有很多宗教,信徒對自己信仰的宗教非常虔誠。例如,牛是印度教的神聖動物,所以即使是走在街上的牛也不應該冒犯它們。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性,不喝酒精飲料。錫克教徒和帕西人不允許吸煙,而穆斯林不吃豬肉。在印度,他們在給予和接受時必須用右手。正統穆斯林不允許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齋月期間,從日出到日落禁止壹切飲食。
不允許和印度女性握手,只允許用點頭的手勢(類似於祈禱的手勢)問候。遊客去印度旅遊,要註意對方信仰什麽宗教,不要逾越儀式。如果妳想參觀宗教聖地和寺廟,妳應該穿深色衣服,脫下鞋子以示尊敬。
除夕夜,女人們要在丈夫的臉上點上壹盞燈,以示他們將驅除邪靈,為來年帶來好運。
印度風俗禮儀II:印度餐飲禮儀
(1)羊肉巨無霸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宗教對飲食影響很大。眾所周知,牛在印度人眼中是極其神聖的。雖然許多牛在街上遊蕩,但妳永遠不會在餐館或任何招待會上吃牛肉。當妳去印度的麥當勞時,別忘了不要點牛肉的“巨無霸”,因為那裏只有羊肉。外國人要吃牛肉,只能在穆斯林聚居的專門商店買,帶回家自己煮。
由於宗教原因,印度有很多素食者。當妳邀請壹個印度人吃飯時,妳必須先弄清楚對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則會很尷尬。壹個嚴格的素食者連雞蛋都不吃,壹般都喝牛奶。壹些虔誠的印度教徒在吃飯前必須祈禱。有壹次,我們邀請壹位印度朋友到我們家吃飯。大家都坐下後,我們突然發現壹個朋友閉上了眼睛,嘴裏似乎在沈思著什麽。過了壹會兒,他睜開眼睛,開始吃東西。
(2)不吃牛肉,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產奶國之壹,牛奶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天早晚去國營奶站擠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戶幾升壹打。許多印度人早餐喝壹杯茶,吃幾塊餅幹。印度人通常喝茶加牛奶和糖。
在新德裏的菜市場,還可以買到雪白的奶豆腐,奶香濃郁。印度人特別喜歡甜食,印度餐中最傳統的甜食也是由奶酪和糖兩種材料制成。
(3)只能用右手吃飯。
印度人的飲食方式仍然保留著壹些傳統習慣。雖然人們在更正式的場合使用叉子和勺子吃飯,但在家裏,用手抓更享受:每個人面前放壹個大盤子,上面放米飯,然後倒上菜和湯,然後用手攪拌,揉成壹團,抓起來送進嘴裏。在街頭大排檔、小吃店、寺廟裏,人們通常會用幹樹葉做成的盤子來盛食物,有些餐館會給每個人壹片新鮮的大樹葉來盛米飯等食物,非常環保。
印度人吃飯也有規矩。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和餐具,甚至用右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右手是幹凈的,左手是臟的。這和印度人的另壹個習慣有關。印度人上完廁所後不用衛生紙擦,而是用水沖。沖水的時候,他們用左手而不是右手。在餐館或者印度人家裏吃飯,飯快吃完的時候,主人往往會給大家端來壹小碗溫水,上面漂浮著壹片檸檬。這水絕對不能喝。它是用來洗手的。飯後會端上壹盤青麥香,供大家咀嚼,消除口腔異味。
印度風俗禮儀三:社交禮儀
(1)提示:
酒店要加收10%服務費,所以不需要額外付小費。如果是更高級的酒店,有7%的奢侈稅。在機場或車站攜帶行李時,每件行李要在櫃臺支付1盧比的小費,不用付給服務員。打車的時候壹般加10%的車費,其實不用。
⑵辦公時間:
印度的辦公時間通常是早上9-10到下午5-6點,1-2點是午休時間。
另外,6月5438+10月恰逢印度農歷新年,假期較多。政府機關或公司的幹部大多出國旅遊。出國前應提前與出訪單位聯系,調整行程。
如果遇到在公司有相當地位的人,壹定要先約好時間。
除了固定的國定假日之外,印度還有許多基於宗教、神話或傳說的節日,如排燈節、Dusse-hra節、胡裏節、Shivaratri Janmashtami節、Ram Navami節、Muharram Id-ul-Zuha節、Id-ul-Fitr節、Id-i-Milad節、耶穌受難節、Baisakhi節、Gurpurab節、佛陀節、Mahavir Jayanti節和Navroze節都根據每年的日歷變化而變化。出國訪問前,妳應該檢查它是否是壹個假期。
印度風俗禮儀之四:華麗的印度服飾禮儀
印度紗麗來自“詩的國度”,是穿著衣服的詩。看印度紗麗,常常會想到泰戈爾的詩,那麽理想,那麽明媚,充滿永恒的生命力。每壹步都像是路上的壹首歌。
紗麗是壹塊四五米長的布,質地多為輕薄柔軟。但是,妳必須先去專門做胸衣的店,量身定做壹件完全貼合妳上下胸圍的胸衣。另外,還需要搭配壹件襯裙,才能把紗麗裹在身上。穿紗麗需要技巧,紗麗的下擺不能太暴露,但也不能太長。
穿著紗麗走路,尤其是上坡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被紗麗絆倒,這也是為什麽穿著紗麗走路很妖嬈,很搖曳的原因。
印度女性大多比較豐滿,紗麗的效果更是半遮半掩。壹條紗麗披在肩上,隨著步伐飄動...在色彩上,就像泰戈爾的壹首詩:“我喝了翠綠色的樹蔭和金色的陽光釀造的閑醇,喝了醉雨天在田野裏揮動霧紗的甘甜。”
印度風俗禮儀2印度約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
印度人見面握手,但男人見女人要微微鞠躬。男性應盡量避免接觸女性,更不應在公共場合單獨與女性交談。
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要邀請他們的妻子。印度人重視時間觀念,約會時應盡量準時赴約。在招待客人時,印度人認為費用應該由富人支付。
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成就、印度傳統、外交事務和外國人的生活,害怕談論宗教矛盾、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和性別關系。
印度教徒視牛為“聖獸”,尊其為神。他們只允許喝牛奶,但不允許屠宰和吃牛肉。所以牛可以到處自由漫遊,神聖不可侵犯。在印度的壹些城市和鄉村,老牛和病牛比比皆是。
在印度參觀寺廟時,千萬不要穿牛皮做的東西,如皮鞋、皮帶手表等,也不要從手提袋中帶牛制品到寺廟,否則會被視為違反禁令。進寺廟或廚房前壹定要脫鞋。
印度人飲食清淡順滑,喜歡印度煎餅和咖喱飯,雞鴨魚蝦,西紅柿,洋蔥,土豆,白菜,菠菜,尤其是土豆,還有紅茶,咖啡,冷水。
印度人大多用盤子吃飯。印度人認為左手很臟,除了上廁所,不允許用左手。60%的印度人是素食主義者,所以在招待印度人之前,妳應該了解對方的習俗。
在印度,當歡迎尊貴的客人時,主人會獻上壹個花環,戴在客人的脖子上。花環越大,客人越尊貴。
在印度人家做客,可以給主人送水果、糖之類的禮物,或者給主人的孩子帶壹些小禮物。印度人特別喜歡喝紅茶。送他們中國紅茶會讓他們心花怒放,避免送牛產品的禮物。
印度風俗禮儀3不要騎在佛像上拍照。在亞洲西北部的佛教國家,帶壹個匆匆走向寺廟、佛像和僧侶的乘客被認為是十惡不赦的罪行。壹些不知道好壞的遊客,因為跨坐在佛像上,給它拍了壹張大照片,而想帶回家的佛像紀念品也無法擺放在地上。因為在他們信佛的國家購買的佛像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必須對它有壹份敬意。比如,如果是玩物,隨意擺放或者手腳粗糙的搖晃,這樣的舉動在那個國家會引起煩惱。
被邀請吃飯時,沒有必要客氣。在印度人看來,吃工具的時候,要和主人分享。壹個人吃飯是小氣不守規矩的舉動。所以印度人請人吃飯,不是因為虛偽,而是因為真誠,真心。拒絕千裏之外的人當然是不愉快的。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不希望別人接觸自己頭部的任何部位,也不喜歡接觸別人。他們認為頭是人體最高的部分,是人體最崇高的部分,尤其是小孩的頭,被視為神靈止步的地方。所以,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觸碰。
印度被稱為牛的王國,牛是當地最高貴不可侵犯的動物。開車上路,千萬不要撞到牛,更不要穿著成品牛進古廟。同時,最好不要把牛當成攝影工具。印度還有另壹個特別不同的習俗。如果妳在回答對方的問題時把頭歪向壹邊或者搖頭,那肯定是壹種暗示,但千萬不要會錯意,這會造成壹些貧窮的印度教徒執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等級也是極不規範的。
不要和不同身份的人壹起吃飯。印度人和三寶人非常看重身份認同。在印度,如果妳的身份不同,或者階級不同,就不能坐在同壹張桌子上壹起吃飯。僧寶人也有類似的階層,他們看重的是隔海相望的身份。
買酒偶爾有限制。在印度新德裏,每周二、周五、公共假日和每個月的第壹天是禁酒日,精通魔法的人絕對不會在這幾天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