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墻被拆,老城門消失,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武漢有了新的“城門”。1991年,湖北最早的高速公路——黃武高速公路在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心建成。高速公路出口也是武漢市民眼中的武漢東大門。2006年3月22日8時,為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武漢東大門東移6公裏——投資2500萬元的新武東收費站正式投入使用。連接國道107和吳金娣的中環路是武漢重要的出境通道,在武漢市民中也被稱為“武漢的南大門”。由於公路沿線有白沙洲都市工業園、白沙洲農貿市場和多所高校,吳金娣沿線的大量新建住宅區正吸引著眾多市民前來購房,因此堵車成了家常便飯。去年6月5438+10月,為了疏通江城南門的交通脈絡,交通部門在國道107與吳金娣之間新建了江國路、江泰路四條連接通道。今年,武漢又投資20億重建武昌火車站,新建紫陽東路、梅家山立交、東廣場周邊道路,開辟金水路,拆除中山路前高架橋,車輛改為四車道下穿。再建設壹條東廣場路,北起紫陽東路以北,南至廣場南路以南,形成立體交通網絡。明年年底改造工程完成後,武漢南門的交通布局也將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京珠高速武漢西收費站出口是京珠高速和滬蓉高速進出武漢的西大門。武漢北門是漢口到黃陂區的出口。由於道路不平,進出竹葉山鋼材市場的超長貨車頻繁,後湖地區居民劇增,現在已經成為武漢四個大門中最大的“堵點”。中環常青立交橋連接武漢市區和天河機場,是打通武漢北大門的關鍵點。目前立交橋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預計在2007年女足世界杯和全國城市運動會開幕前完工。
“城市圈”摒棄“門戶”概念
高速公路的修建,讓武漢三鎮有了壹個新的“門”,但這個“門”的意義與老城門有著本質的區別。事實上,“城市圈”的經濟概念已被引入武漢人的建設宏偉計劃——大門敞開,這是城市現代化的象征。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核心,半徑100公裏,包括黃石、鄂州、孝感、黃岡、鹹寧、仙桃、潛江、天門等武漢及湖北省內8個周邊城市的城市共同體。這是湖北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華中地區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地區。武漢都市圈的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將武漢都市圈建設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之壹。專家預計,未來以武漢城市圈為核心區域,鄭州、南昌、合肥、長沙等城市圈將相互呼應,共同發展,中部地區將形成更大範圍的城市經濟壹體化格局。以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圈、長株潭城市圈、皖江城市帶為重點,形成支撐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城市群。這份聲明不僅首次將武漢城市圈正式列入關於中部崛起的10號文件,還將武漢城市圈列為推動中部崛起的四大城市群之首。或許,在很多人眼裏,“8+1”只是壹個概念。我從沒想過它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武漢輕軌延伸至周邊,圈內縣級城市2小時直達;三年內,武漢公交IC卡將在城市圈九個城市“壹卡通行”;“小靈通”互通、電信通用區號、手機漫遊,實現圈內信息壹體化;在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遊等諸多領域。,地區封鎖和貿易壁壘被徹底打破...打開地形圖,“8+1”看起來像壹朵盛開的花,顯示出強大的爆發力。在市場壹體化的推動下,武漢的經濟地理正在被賦予新的內涵,壹個全新的“大武漢”的輪廓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