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王大爺買保險的經歷慘不忍睹,還有這樣的操作。坐標河北省石家莊市槁城區吳潔村。王長根是這個村的農民。早在2007年夏天,壹個上門推銷保險的人來到王大爺家。在她的極力推薦下,王大爺買了壹份名為“太平史聖長泰安康終身壽險”的保單。從簽名來看,提供保險服務的是太平洋。
“她拿了單子後,沒有簽字,也沒有做調查。她只是說壹年交5040元。她說有專人來收,我就交了10年。交了10年,不用再交了,壹共交了50400元。”王長根還記得買保險的過程。王長根腿部有殘疾,勞動能力有限。買了這份保險後,他放心多了。然而,將近14年過去了。最近王大爺突然坐立不安,甚至很生氣。
原來他聽說太平洋保險又推出了壹個叫“百萬醫療”的項目,他想再進壹個。結果在查個人信息的時候,業務員明確告訴他,殘疾人不能買這個保險。王長根更是小心翼翼。既然殘疾人買不到,14年前買的保險怎麽會這麽順利?他找出當時的保險單據,讓公司幫他查。結果他發現名單其實是假的。10年,“業務員”每年都來收保費,被騙了14年。
“這個保險除了名字是我的,都是假的。”王長根說。在所謂的“保險單”上,壹些關於身體狀況的調查,比如四肢是否健全,體內是否有異物等。,都寫成“正常”。這些都是當時業務員填寫的,連名字都不是自己簽的。按照正常流程,客戶購買保險後,保險公司壹般會回電。王長根說,從14開始,他就沒有接到過回訪電話,就是業務員按時來收錢。
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告訴他,幸好這些年沒有發生危險。如果拿這個“保單”去報銷,也涉及騙保。我覺得這也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報銷就意味著壹直被蒙在鼓裏。報銷變成騙保,兩頭堵。明明是王大爺被騙了,結果自己也差點成了騙子。那麽妳是怎麽得到這樣壹份假保險的呢?和保險公司有關系嗎?
為了弄清原因,記者聯系了前來給王大爺推銷保險的業務員李。對方說有什麽問題可以去公司處理。王長根說,他找過很多次保險公司。第壹次去,公司說可以退壹部分本金,王長根不同意。
第二次去,公司說可以和他簽補充協議,簽完補充協議原保險合同生效。“我當時就問他們,如果我不補充這個協議,這個14保險是不是壹點效力都沒有?他們誰也沒說什麽,但都默認了。這些都有記錄。”王長根說,他還是不同意補充協議。
王長根的訴求是返還全部本金,並要求保險公司支付利息。第三次接觸,保險公司再次“讓步”,說可以賠付利息,但王長根要的多壹點。對此,王大爺坦言:“我冒了14的險,完全沒有保障。我必須支付更高的利息!”目前雙方仍在協商中。
壹開始覺得王大爺是被假保險業務員騙了,但仔細想想,事情沒那麽簡單。因為公司答應給王長根壹個補充協議,或者退還本金等。,這證明保險公司認可這個事情,至少可以證明錢確實已經打到公司賬戶了。如果李是假業務員,公司沒有必要處理後續事宜。可見業務員是真實的,保險單據也應該是真實的,只是單子上的內容是隨意填寫的。收錢是真的,單子上的保險服務沒有效果。
這有點奇怪。這壹切是怎麽發生的?為什麽壹個簡單的錯誤持續了14年?公司為什麽不進行回訪核實?這裏面有很多疑點。更重要的是,是業務員自己為了完成業績犯了專業錯誤,還是公司根本對這種錯誤視而不見,甚至為了簽單鼓勵員工犯錯?反正錢已經收了。客戶找不到,就白撿了。如果發現是大事,就退給他。
其實筆者壹直堅信保險是個好東西。小的方面,可以為投保人提供壹份保障,不至於看不起病,不至於受傷。從大的方面來說,可以促進經濟繁榮。人們買保險,就敢放心花錢,有利於貨幣流通,振興經濟。當然,好的東西也需要有壹個規範的制度來約束,才能發揮更積極有效的作用。作為保險公司,難道不用靠口碑贏得競爭優勢嗎?不要為了簽單而簽單,更不要失去底線。如果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妳將壹無所有。
最後,留個問題。妳覺得王大爺要求保險公司退還本金並支付利息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