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鱖魚與文學

鱖魚與文學

我是北方人,北方沒有鱸魚和鱖魚,但我從小就是靠詩詞記住這兩種魚的。文學作品的力量真的很大。張的《漁歌行》和範仲淹的《江上漁翁》使這兩種魚出盡了風頭。第壹,這種魚不錯,肉很美。二是寫在詩人的詩裏,所以今天人們去餐館吃飯還是要把它們作為首選。桂魚和鱸魚的肉是蒜瓣。我喜歡這種魚的彈性。用現在的話說,味道有點彈性。我不太喜歡鰻魚和鰻魚。我覺得他們的肉太軟太嫩了,嫩到有點像豆腐,筷子幾乎夾不住,而鱖魚和鱸魚的魚肉讓筷子派上了用場。這可能和我個人的喜好有關。我喜歡吃硬的東西。熏肉、香腸、野雞和臘魚都是我的最愛。比如我的家鄉菜“鯰魚燉茄子”就不能讓我有壹點喜歡。不管妳說它有多好,我寧願不吃它。吃魚,當然很少好吃的,但是我個人要求有彈性,但是黑魚彈性夠,我覺得它的腥味太濃。淡水魚和海魚,誰也說不清壹下子有多少種,有名的就那麽幾個。鱖魚、鱸魚、河豚,原本是千百年來古詩詞的廣告,從中國文學史上壹路遊來。她們怎麽可能美?還有武昌魚,因為毛澤東的詩流傳很廣,所以比其他魚都有名。武昌魚好吃嗎?到了武漢,怎麽能不吃武昌魚呢?都說武昌魚會清蒸,但是東湖周邊的餐館壹定要紅燒,而且壹定要預約才能吃。東湖旁邊的楚天路酒店的“紅燒武昌魚”據說是最好吃的,味道很濃,肉和骨頭壹會兒就酥了,配上它的“黃鶴樓酒”,還不錯!不過我覺得這個“紅燒武昌魚”味道濃稠卻有些無味,遠不如清蒸好吃。武昌魚的學名是團頭魴,當地人稱之為“團頭魴”或“團頭魴”。毛澤東的詩世界聞名。“妳只喝長沙水,吃武昌魚”,所以人們只知道有武昌魚卻不知道團頭魴。這兩句詩的原意是“剛在長沙喝茶,來武昌吃魚。”從此,人們寧願稱團頭魴為“武昌魚”。毛澤東的詩讓團頭魴身價百倍!那些年,武昌魚價值不菲。在北方,過年吃幾條冷凍武昌魚也不容易。還有武昌魚怎麽比得上鱖魚和鱸魚?武昌魚沒有鱖魚和鱸魚好吃,但是因為身體扁平,在廚房煮的時候可以瞬間油炸,可以泡著吃。即使蒸,也會比其他魚熟的快。清蒸魚不宜久蒸,這樣會鮮嫩。這就是武昌魚又扁又寬的優點。詩歌的廣告功能不可小覷。鱖魚、鱸魚、河豚、武昌魚都是從詩裏遊出來的魚,平平淡淡的美味可想而知。今年年初,當我經過西塞山時,心裏壹陣激動。我想起了張那首優美的《漁歌行》。我望著窗外遠處的西塞山,卻和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不敢再看,怕混淆了讀《漁歌行》留下的美好回憶。“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畢竟西塞山的現實太小了。也許,張筆下的西塞山,並不是我們眼前的河邊街壘?

在武漢吃魚,別的地方吃不到臭鱖魚。看菜單的時候眼睛會亮,就是這道菜上來的時候鼻子先受刺激!臭鱖魚好吃嗎?說好不好可能不對,但是很特別,吃起來像油炸臭豆腐!我喜歡臭豆腐。喝酒的時候,我會點壹盤炸的臭烘烘的幹貨。小方炒臭幹貨配壹小碟紅綠剁椒。怎麽能說不好吃呢?

再說,臭鱖魚,臭鱖魚?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臭鱖魚難忘,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