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保護宜興的竹林

如何保護宜興的竹林

宜興盛產竹子,素有“竹海”之稱。毛竹是我縣重要的農副產品之壹。我省除溧陽縣產少量竹子外,宜興縣是得天獨厚的。每年秋季,壹般砍伐百萬株以上的竹林,轉移到省內各縣市,作為工農業生產和軍用物資及民用的原料。宜興的竹子在歷史上有過巨大的貢獻,將來隨著四化的發展,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宜興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處,屬於天目山脈。在竹、木、草混雜的古代,生長著毛竹。據《良渚文化——太湖地區的原始文化》壹文介紹,“良渚文化時期,手工業包括...竹木。”宜興屬於太湖地區主要的竹子生產基地。古代文人寫了許多關於宜興竹子的詩。如宋代僧人雲安禪師寫下“入山不見寺,千竹間看不厭,青翠欲滴滿空”的詩句。也有說諸葛亮“借草船之箭”,他船上用的桅桿就是宜興產的竹子。這些說明宜興毛竹歷史悠久。

解放前,我縣竹類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壹帶的泰華、明嶺、胡夫交界處,面積達8-9萬畝。過去由於交通不便,市場上的竹子都是人力車推著,牲口馱著,價格低廉。山農得天獨厚,竹子資源豐富,靠賣勞力賺點小錢養家糊口,使得張著、胡夫這兩個山區集鎮的經濟相對繁榮,因此被稱為“金章洙、銀湖父老”。據張著鎮工商聯5月份1950統計,全鎮有193家經營竹子和竹制品的商戶店鋪,從業人員超過500人。其中,長竹行55戶(代客戶買賣竹子,收取8%“傭金”);短竹93戶(制作短貨、竹筷等商品);扁竹(從事睡墊、竹匾等產品)17戶;圓竹(制作竹床、桌椅、鋤頭柄、扁擔等。)28戶。這些竹子和竹制品是張著山區的傳統產品,遠銷大江南北,供應廣大城鄉。但是那時候竹子價格低,不如現在(80年代初。本網註)收購價的20%不能說是支持和發展竹子生產,只能聽天由命。更有甚者,亂砍毛竹,使毛竹山遭到嚴重破壞,有的早已“全軍覆沒”,只剩下橋墩上零星的毛竹和老根作為歷史見證。

隨著解放後土地改革、合作化等壹系列生產方式的變革,黨和政府依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高度重視林業生產,加強了對竹子生產的技術指導。竹子生產同工農業生產壹樣,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為了綠化祖國,南竹北遷。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北和山東每年扶持母竹約65438+萬株,並派有經驗的竹農到新竹地區進行實地培育竹子的技術指導。現在徐州有壹片竹林是宜興母竹繁殖的地方,堅韌的竹子屹立在黃海之濱,這是我縣對南竹北移的壹大貢獻。

毛竹生長快,用途廣,經濟價值高,發展前景廣闊,被譽為“竹中之王”。毛竹是個寶,它的皮可以用來造紙,纖維,竹梢可以當掃帚等。竹子可以用作鋼筋和桅桿。竹子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如竹椅、竹櫃等。古人蘇東坡對竹子的評價壹直很高。他曾說:“吃竹筍的人,遮竹瓦的人,扛竹筏的人,穿竹皮的人,寫竹紙的人,走竹鞋的人。”竹筍可謂是食譜中的佳品,特點是鮮、美、爽、高蛋白、低脂肪、粗纖維。山農有句諺語:竹葉尖,根連根,筍吃筍,竹買錢。竹子是農業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如竹柄、竹竿、扁擔、扁擔等農具都必須用竹子制成。

毛竹對凈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也具有重要意義。我縣有50-60萬畝山地,覆蓋率相對較高,水土流失較少,生態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