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沙蒿籽粉的制作方法是:用上好的白面粉,加入適量的沙蒿籽粉和鹽堿,與水混合,反復揉搓至軟而韌。然後用長搟面杖在案板上搟成圓形的面片,越薄越好。稍微冷卻變硬後,用面棍卷起來,然後來回折疊成上窄下寬的形狀,再用又細又鋒利的菜刀切成細絲。越精細越好。
威寧艾草面的吃法是:先做酸湯,炒肉末,再下鍋煮細絲面。在壹鍋涼開水裏撈壹會兒,把長面上的黏氣沖洗掉,然後用筷子夾到碗裏,澆上酸湯和肉末,上桌。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威寧艾草面條味道清香爽口。
發展歷史
中寧蒿籽面作為壹種民間小吃,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朝朱元璋的兒子朱芳在寧夏做官時,他的壹些親戚和鄰居都搬到了寧夏,後來定居在中寧縣恩赫鎮。
其中有幾個是退休的皇家廚師,他們向當地人傳授制作蒿籽面的技術,從此,蒿籽面在中寧流傳下來。制作沙蒿籽粉的技術在中寧縣流傳甚廣,多以婆婆、婆婆、婆媳的方式代代相傳。
中寧的蒿籽面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獨特的制作工藝,用料考究,工藝復雜,蘊含著“寄托”“祝福”等文化內涵。幾百年來,中寧蒿籽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吃法非常講究。比如老人過生日吃的艾蒿籽面,叫長壽面,意思是老人長壽。
結婚第二天吃的蒿籽面叫喜面,表示夫妻倆在不斷地戀愛。孩子出生100天(或滿月)時吃的艾蒿籽面被稱為吉利面,意思是祝孩子長壽。正月初七吃的蒿籽面叫拉魂面,寓意長久幸福。為貴賓或朋友在宴會上吃的艾蒿籽面被稱為貴賓面,這意味著友誼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