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真的從“青年”走到了“中年”,真的當了爸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說他“滿腦子都是爸爸”,他也越來越懷念年輕時的自己和過去的那些人:
“1990年,我特別喜歡李宗盛的《孤獨無盡》,覺得活到30歲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總想著快點長大。結果那天我陪了好多學生去學校,看著學生在操場上跑步,就覺得年輕真好。”
在肖敏的家之前,黃磊很少錯過。明星老師,《神算子》,好人,黃廚...他身上的標簽很多,但能推翻的很少,“完美”與他緊密相連。
但到了50歲,黃磊開始面臨“信任危機”。
而賈的口碑和高度相似的角色設定,讓輿論質疑其塑造角色的能力——
拋開“演技”這個主觀性很強的話題,觀眾更想知道他能否演好“黃磊式好人”之外的角色。
黃磊《肖敏家》劇照
這場討論始於大約六年前。
2016年,黃磊在《壹點離別》中變成了“方圓”,三年後,他又出現在同名的《壹點歡喜》中。
其實兩部電視劇在劇情設定和人物關系上並沒有太大關聯,只是男女主角的名字“方圓”和“童”依然沿用。《小歡喜》的編劇之壹黃磊給出了以下理由:
“都是最常見的名字,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以‘圓’和‘潔’命名的人。”相比單壹的人物,他更希望觀眾能透過劇中的人物看到真實的生活。
在他看來,這也是現實主義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對當下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於是在《小離別》和《小歡喜》中,那些屬於黃磊本人的生活痕跡清晰可見。
黃磊、克裏斯蒂娜《小歡喜》劇照
和兩部劇中的方圓壹樣,現實生活中的黃磊也重視家庭和朋友。
他和家人壹直住在北京郊區的別墅裏,直到大女兒上中學。房子離城市很遠,離山不遠。除非萬不得已,他不進城,也不做任何不必要的約會。他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廚房做飯做菜,和家人壹起做面包和餅幹。
在不需要拍攝的日子裏,黃磊喜歡邀請他的朋友到他家聚會。那些朋友也是鄰居——因為他們非常喜歡聚在壹起的感覺,很多年前他們在同壹個地方買了房子,包括著名的小提琴家呂思清。
黃磊,呂思清。
舒適自由,從容精致。
這是黃磊向往的,也是正在經歷的生活。他把它寫進了劇本,於是出現了壹個現象。在他參與的作品中,觀眾從來沒有看到過真正的“窮”和“困”:
手握北京五個學區房的母親,花幾萬元給女兒買生日禮物的父親,即將出國讀書考清華北大的孩子,月入數萬元的“最普通”的和童等...
這些都是黃磊生活中出現過的真實人物,但對普通觀眾來說參考意義不大。
黃磊與克裏斯蒂娜《小離別》劇照
懸浮的“現實主義”在肖敏的《家》中更為明顯。
黃磊在劇中飾演陳卓的時候才50歲。
作為總編劇,他試圖從“壹個經歷過的人”的角度來探討中年人在這個年齡的愛情和選擇,但結果是,他拼命想表現的糾結和無奈、救贖和和解,幾乎沒有壹個被觀眾看到。
取而代之的是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的“八點狗血劇”。
為了替父親還債,他逃課去網吧打遊戲當陪練。高考前,他只花了幾天時間復讀,成功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兒子。
壹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母親,因為緋聞離開家鄉,獨立生活了十幾年,卻連煎蛋都沒學會;
30多歲,離婚後被“富二代”新男友的甜言蜜語迷惑,二次閃婚後遭遇PUA大媽;
當壹個男人中年辭掉工作開始創業的時候,他被診斷出癌癥的父親即將擁有碩果累累的事業和愛情。
單看《肖敏賈》中的角色設定,問題很明顯:給同壹個角色貼上太多標簽,只會模糊重點,讓人覺得冗雜虛假。
至於劇情設定,作為總編劇的黃磊也選擇了壹種非常“討喜”的方式,那就是無論過程多麽曲折離奇,最後壹定是大團圓結局。
黃磊周迅《肖敏的家》劇照
其實黃磊的選擇並沒有錯,因為今天絕大多數的影視作品都采用了同樣的敘事方式。
黃磊在參與《小歡喜》的劇本創作時,以好友“王姐”為原型,撰寫了(詠梅飾演)這個角色,壹位溫柔幹練的患癌母親。
《小歡喜》詠梅飾演劉晶
只是和電視劇裏人物的結局不壹樣。真正的王姐沒有等到壹個“痊愈出院”的結局。她於2015年初去世,留下了傷心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
為了彌補現實的遺憾,黃磊選擇在劇中給劉晶壹個完美的結局。他把這種消解壓抑的行為解讀為“電視作品需要安慰人,需要簡單”,所以他不喜歡過於赤裸裸的沖突和遺憾。
黃磊、克裏斯蒂娜《小歡喜》劇照
壹方面強調“真聽、真看、真感受”,壹方面又為了迎合“大團圓”而選擇性地拋棄現實。
這種黃磊看似矛盾自洽。
按照他的理論,如果說現實主義作品創作的核心是對當下現實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那麽他所描述的“小歡喜”、“小分離”、“肖敏的家”就是他所看到的現實。
就像沒有經歷過饑餓的人,無法理解饑餓意味著什麽;沒有經歷過苦難和挫折的黃磊,無法解構遺憾和挫折的形態。
黃磊與張子楓《小離別》劇照
"他從小就習慣於高人壹等。"這是孫對黃磊的評價。
在孫看來,好朋友黃磊是“極限男人幫”裏最不能接受的人,因為那是他從未經歷過的生活。
黃磊非常熱愛戲劇,所以他和賴聲川、孟京輝、陳向宏壹起發起了烏鎮戲劇節,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紀念和實現夢想。
今天,戲劇已經被歸類為“小眾文化”。曾幾何時,黃磊無法接受這種分類。“聽別人說我4、50歲了,沒去過劇院看過戲,所以不懂,因為我是在舞臺上長大的。”。
在沈迷於壹個帶著妻兒插科打諢圍著火爐轉的“好男人”角色之前,黃磊給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壹個“文藝青年”。
1990黃磊剛剛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還沒開學就接到助理陳凱歌的電話。當陳凱歌為電影《邊走邊唱》選角時,有人問他是否願意去北京電影制片廠試鏡。
黃磊也沒在意,只是覺得這是壹件好玩的事情,就蹬著自行車去了工作室。夏天陽光明媚,他越蹬越激動。終於到了地方,他推開接待室的門,喊道:“陳凱歌是誰?他想見我。”
這壹眼,陳凱歌就認定了黃磊可以在電影中扮演盲人學徒小石,這個角色“眉眼間有點憂郁,也有些別扭”,所以很適合演文藝片。
黃磊《邊走邊唱》劇照
黃磊玩《邊走邊唱》的時候19歲。他沒有在壹天內學會任何關於表演的東西,但是他很熟悉它。
黃磊的父親黃小立是國家壹級演員,壹生都在國家話劇院忙碌。黃磊小時候去劇團找爸爸。5歲時,為了“挽回場面”,他女扮男裝,扮演跑龍套的角色,這是他人生中的第壹次。
演出忙的時候,大人往往會冷落他,他就待在邊燈裏,靜靜觀察演員的壹舉壹動。幾年後,他學會了戲劇-
日後,同樣的經歷也被銘刻在黃磊的大女兒黃多多的成長道路上。
黃磊、孫儷主演的話劇《桃花源記》巡演期間,多多經常陪著父母。戲謝幕後,黃磊習慣隔著簾子聽觀眾沙沙的聲音。
每當這個時候,多多都會跑上舞臺,和演員們壹起慶祝演出的成功。大幕落下,掌聲和事業在前,愛情和家庭在後。“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
黃磊童年舞臺劇照(第壹排坐在演員腿上的“姑娘”)
黃磊的清高和浪漫是與生俱來的,這是藝術世家送給他的禮物,也是時代賦予他的氣質。
90年代,中國處於“文藝”泛濫的時代。
黃磊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為了趕上時尚和時代,他留起了長發,壹口氣買了十幾件壹模壹樣的白襯衫。不管天氣多冷,他都穿著壹條緊身牛仔褲。“裏面不能穿秋褲,穿了誰都會笑。”
那時候他每天都很難過,眼裏總有兩分鄙視,三分難過,五分不在乎。他喜歡壹個人跑到樹下彈吉他,唱壹首校園民謠,偶爾點壹支煙。二十歲的時候煙就蓋在他臉上了。都是茫然的,對這個世界漠不關心的,可是為什麽會難過呢?他不知道,反正“文清”得被壓抑,否則人會崩潰的。
之後每次有人形容他“高冷”,他都會笑著說:“那時候大家都這樣,其實時代太冷了。”
學生時代的黃磊。
生長在這樣壹個時代,黃磊註定不會與低俗為伍。
上大學的時候,大家都很窮,但即便如此,他也要想辦法制造浪漫,讓生活更有儀式感。那時候他會去學校對面的商場買壹些食材,蠟燭,啤酒。
沒課的時候,他會用開水把自己的臉盆裏裏外外沖洗壹遍,然後做壹碗滿滿的果蔬沙拉,邀請女生在宿舍開壹個小型的歌舞晚會。
聚會壹般在下午開始,宿舍熄燈後,黃磊會點燃紅燭。還不懂戀愛的男生女生聚在壹起,他們在宿舍墻上唱民謠,彈吉他,跳交際舞。“有時候他們會偷偷抱抱”,感覺真的很美。
《文清》黃磊
沒有女生來宿舍參觀的時候,黃磊只能拿身邊的人開玩笑。
他喜歡研究飲食。他把壹個饅頭切成片,把雞蛋包在酒精鍋裏,然後油炸。香噴噴的味道瞬間飄滿了整個樓道。
每當這個時候,都是黃磊宿舍最忙的時候。幾個大男孩湊在壹起,爭搶剛剛做好的油炸饅頭片。黃磊躲開了,開玩笑地說:“叫爸爸,叫我爸爸我就給妳。”
室友也不生氣,經常順著他的意思,心甘情願地叫“爸爸”。在這些眾多的“兒子”中,也包括睡在下鋪的好兄弟吳江。
“北電”學生與黃磊(第壹排粉色)和吳江(最後壹排灰色)合影。
可能是因為我聽慣了。學生時代,黃磊特別熱衷於當“爸爸”。
1994左右,黃磊做了壹個大寶SOD蜜的廣告,壹個鏡頭壹句臺詞。他壹天能掙400元錢。他拿著工資回到學校,做的第壹件事就是請全宿舍的哥們出去吃飯。看著室友吃海賽的樣子,他得意極了。“那壹刻,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人的父親。”
黃磊跟同學開玩笑說“叫爸爸”。
“父愛之花”在黃磊心中不斷綻放,常常讓睡在下鋪的吳江自慚形穢。
吳江是北電性能部的班長,但因為太懶,他幹脆做起了裁剪的掌櫃。當時,吳江的口頭禪是“我把這件事看得很輕”。黃磊認為這很有趣,所以他把它寫在壹塊紅布上,掛在他和吳江的床上。
好幾次,外人推開黃磊宿舍的門,看到吳江趴在床上,頭上頂著壹個“光”字,指揮著黃磊端茶倒水。
黃磊從不為此生氣。相反,他喜歡忙著去。時間長了,他就成了“代理班長”,班裏的事他都要過問。
黃磊學生時代的合影。右後方的紅布上寫著“輕”黃磊(第二排左壹藍衣)、顧長衛(第壹排左壹白衫)、姜文(第壹排右二花衫)、吳江(第二排右二紅衣)。
時至今日,他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
如今,妳和黃磊走進任何壹個劇組,他壹定是現場最擔心的人。道具、服裝、餐飲、劇本、演員...他喜歡問瑣碎的細節,願意解決瑣碎的問題。
宋佳因此“笑”了他的嘮叨,“像街上的大媽”,早年“冷艷文藝青年”的形象碎了壹地,但他沒有笑著反駁。
想想也是。32歲,黃磊自編自導自演《光陰似箭》。他濃密的頭發直立著,精致的臉上沒有皺紋。他整天在烏鎮的壹家書店裏讀書寫作,水汪汪的眼睛深情的看著每壹個人。
黃磊《時光飛逝》劇照
很多年後,他體重增加,年齡也從青年躍升到中年。讓他牽著劉若英的手,在烏鎮的巷子裏奔跑,就像那些年壹樣。連他都說:“那不是老不正經嗎?”。
2003年,黃磊和劉若英的《光陰似箭》片段。
聽黃磊是喜憂參半。
嗨,因為他話很多,而且每句話都能說清楚,往往讓人頗有收獲;
擔心是因為他話太多。
2017左右,黃磊因為“話太多”第壹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那段時間先後參與了《極限挑戰》、《我向往的生活》、《爸爸去哪兒》等熱門綜藝節目的錄制。越來越多的曝光鞏固了他“神算子”、好爸爸、黃廚的形象。與此同時,“黃磊話太多”的討論也隨之而來。
回顧黃磊以往的視頻采訪,人們不難看出他旺盛的表達欲。即使面對最平淡無奇的話題,他也能侃侃而談很久。
有人說這是黃磊在北電教書時的“職業病”,但他的學生認為,很多時候,不需要他多說,就足以震撼所有人。
1997年,黃磊研究生畢業,憑借《午夜歌聲》紅遍全國。然而,出於對教師職業的敬佩和熱愛,他決定留校任教。同年,他成為海清和黃海波的班主任。
成為北電老師的時候,黃磊26歲,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24歲。同齡人之間的師生關系通常很微妙,但在克裏斯蒂娜的記憶中,成為黃磊的學生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他太聰明了,我們沒有資格和他打架。他壹生氣,大家都害怕。”
黃磊怒斥學生“沒心沒肺”
記得剛在北電上學的時候,克裏斯蒂娜對黃磊當班主任還挺不滿的。她覺得那個年輕老師不靠譜,“而且她還是明星,感覺會在他手裏。”
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克裏斯蒂娜久久不願上臺。別人上課忙著排練小品的時候,她跑到教室外面,靠在門框上抽煙。幾天後,她在抽煙的時候,遇到了黃磊。沒等她反應,黃蕾張開嘴喊道:
“妳在做什麽?壹個女人吊兒郎當不站著,頭上頂著花,逃課抽煙是什麽感覺!禁止吸煙!”
因為這句話,克裏斯蒂娜“怕”了他四年。
許多年以後,克裏斯蒂娜第壹次見到托托的時候,會對黃磊說:“我不敢看托托。她的眼睛和妳的太像了。我害怕。”
克裏斯蒂娜,黃磊。
娜娜和鄧超也被“嚇”到了。
當時娜娜參加北電藝考的時候準考證丟了。作為考官,黃磊問她:“妳為什麽沒有迷失自己?”
第二天,鄧超也去考試了。考試開始前,黃磊說:“鄧超,把腿放下,牙齦吐了!”
黃磊有壹種天然的威懾力,這是壹種不容置疑的自信。
黃海波還說,每當對方瞪著他說“滾”的時候,他就會立刻轉身離開排練廳,仿佛在同壹個地方站壹秒鐘就是壹個大錯誤。
黃海波、黃磊、克裏斯蒂娜
誰也說不清楚黃磊的“魔力”從何而來。
順利的成長和成名經歷,似乎成了他俯瞰壹切的自信。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偶爾被解讀為“傲慢”,黃磊也有些無奈:
“我沒辦法。我工作上很強勢,但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作為妻子,孫儷偶爾會覺得黃磊“嚴厲”。只是她感受到的比師生之間的恐懼更多的是戀人之間的默契和體貼。
在日常生活中,黃磊是家庭中的主導者。
在他們參加脫口秀之前,主持人李菁問孫儷,夫妻之間如果有矛盾糾紛,誰會先妥協?孫立回答道:
“他是戀愛中,我是婚後。有時候我覺得我是對的,但是他壹直說啊說,我會想我是不是真的錯了。”
孫儷很無奈,但想了想,笑著說,其實這樣也挺好的,“因為她是個沒想法的人。”
戀愛27年,孫儷壹直能和黃磊的智慧和“實力”相處。
黃磊和孫莉。
兩人的緣分始於壹見鐘情。
那壹年,孫麗和父親從大連去北電參加藝考,碰巧遇到了在考場做助教的研究生黃磊。她誤以為他是老師,總是稱他為“黃老師”。對方沒有否認,但答應不說。考完試,她還罵孫麗:“妳多大了,怎麽能讓妳爸爸忙個不停?”
回憶起和愛人的第壹次見面,孫麗說,“當時就覺得這個人挺好管閑事的。”
這之後不久,孫儷進了學校,黃磊時不時找女生聊天吃飯。當時他和高、、鄭鈞等青年藝術家組成了壹個音樂團體,幾個人有空就聚在壹起交流音樂。
在排練期間,黃磊經常看到老狼由壹個漂亮的女孩陪伴著。高告訴他,那是的女朋友潘的。他們從高中開始戀愛——多年後成為夫妻——他們從1988認識,和潘相愛了34年。
看到哥們懷裏的美女,黃蕾非常羨慕,第二天就把孫麗叫到宿舍。他問她:“我們可以談戀愛嗎?”她低下頭,壹言不發。他說:“妳覺得可以,就點點頭;沒有,只是搖頭。”她還是沒有說話,只是不停地點頭。
1995 10 10月24日,24歲的黃磊和18歲的孫儷正式確認戀愛關系。“就是從那天開始,我就覺得我們註定要壹直在壹起。”
學生時代的黃磊和孫儷。
9年後的2004年,黃磊忙著編劇、導演和出演第二部電視劇《田義水笙》。
有壹天劇組的壹個演員找到他,說今年3月8日是個好日子,想請壹天假去民政局和女朋友辦理結婚手續。
黃磊想了想,轉過頭對同在劇組的孫儷說:“我們也是這壹天領證吧。師傅們都不錯。”
幾天後,兩人拿著證件在民政局辦理了手續。他們沒有辦酒席,沒有穿婚紗,沒有買戒指,多年的戀人成了夫妻。
為了紀念,黃磊只帶了壹個手持DV全程跟蹤。從民政局出來,他問妻子對未來有什麽期待。孫儷回答:“以後妳會壹直照顧我的。”
黃磊點頭稱是,“好”。
今天看來,黃磊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當初的承諾。
婚後,孫儷除了話劇就不再表演,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中。
2005年,為了照顧懷孕的妻子,黃磊暫停了所有的工作,專心在家給愛人洗衣做飯。
直到多多出生,孫儷長了60斤,黃磊長了20多斤。這壹年,他34歲,逐漸開始發胖。
除了黃磊自己,大家都沒有做好發胖的準備。
長大後,黃磊接受了趙寶剛的邀請,拍攝了《捍衛婚姻》,搭檔是李源。
當他們見面時,李源的第壹反應是,“他為什麽這麽胖?為戲犧牲太大了。”。
黃磊和李源《婚姻保衛戰》劇照
“文藝青年”開始向“中年大叔”過渡。
2015,宋佳和44歲的黃磊演電視劇《嘿!老頭。當宋佳得知這個消息時,她激動得在屋子裏轉來轉去。她比黃磊小九歲。據她說,她是聽著黃磊的歌長大的。
黃磊穿高領首張專輯《邊走邊唱》的時候剛好26歲,宋佳被他迷住了。為了偶像化,她學了黃磊的每壹首歌,看了黃磊的每壹部電視劇。
黃磊的《邊走邊唱》
那些年,宋佳心中的黃磊,是人間四月天穿著長衫,戴著金絲眼鏡的徐誌摩;容在《橘子紅了》中愛與不愛之間徘徊。她特別喜歡夜歌裏黃磊的長發造型,“太帥了”。
黃磊和吳倩蓮《午夜歌聲》劇照
18《邊走邊唱》之後,宋佳終於得到了和偶像合作的機會,男神形象徹底“崩塌”。
拍《嘿!《老人》,黃磊剛剛生了二胎,已經明顯發福,冷漠憂郁。
黃磊和宋佳,哎!老人的劇照
那時候他每天穿著大短褲短袖人字拖坐在巷子裏和別人聊天。為了陪伴家人,他把大部分工作地點都選在了北京。不管多晚,他都會回家睡覺。
大家都覺得黃磊變了。就連他的妻子孫莉也表示,沒有必要在廚房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我知道他有很多夢想,希望他能壹步步實現。”。
妻子說這話的時候,黃磊正翹著二郎腿,癱在沙發上。他沈默了幾秒,然後撓了撓頭說:“其實我也沒有什麽夢想,現在壹切都很好。”
我有事業,有家庭,有溫飽。“這難道不完美嗎?我很容易滿足。”
近年來,關於黃磊“爸爸味”的討論越來越多。
對於科普網站上這個新興的在線詞匯,有兩種解釋:
壹種是男人充滿父愛,無論外在還是內在,黃磊基本符合;
另壹種是“整天想做別人的爸爸,喜歡說教,卻什麽都不懂,太自我,大男子主義,有點油膩”的男人。
從第二個角度來看,黃磊的《爸爸的味道》有壹定的討論空間。
黃磊壹直覺得自己沒有“男孩子氣”。
前幾年網友說他是“人為崩潰”,話越來越膩。他看得很清楚,對他的朋友高說:“八百年前妳采訪我的時候,我很健談,很愛做飯。我不是樸樹喜歡的類型。”
黃磊覺得自己什麽都沒變,只是和過去相比,現在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高冷”氣質了。
《文清》黃磊
“叔叔”黃磊
與同時代的文清相比,黃磊是第壹個墜入“凡間”的人。如今的他,健談、圓滑,時不時喜歡說幾句雞湯語錄,無壹不透露著普通中年男人的平凡行為。
他越來越喜歡回憶過去,經常說不出兩句話,於是開始回憶那壹年,覺得自己確實有“爸爸的味道”。
但這就是現實。有的男人渴望成為“少年到死”,有的男人幻想自己剛滿20歲就成為“全世界人的父親”。
不同的個人選擇導致不同的結果。
沒有波瀾壯闊的故事催黃磊“看破紅塵”。或許,他只是平靜地接受了歲月,漸漸胖了起來。
“人長大了,變得狡猾,自嘲。到了這個年紀,可能會比較猶豫,但還是決定不說了。我決定說點柴米油鹽。我父母個子矮,不深究。”
他離開了那段冰冷的時光,揮揮衣袖,告別了從前的自己。
走唱的編曲人、最好的朋友陳誌遠去世後,黃磊就不唱了,因為他以為音樂界最了解自己的人已經不在了。
直到幾十年後,當他的朋友老狼和鄭鈞參觀了欲望的生活,他又唱了起來。那時候老狼還留著長發彈吉他,鄭鈞還在搖滾,黃磊戴著墨鏡唱著《天天想妳》,然後突然對身邊的何炅說:
"這首歌是陳誌遠寫的。"
他沒有忘記過去的日子,只是不知道怎麽提起。
1995年,黃磊24歲,和張國榮壹起拍攝《午夜歌聲》。開拍前壹天晚上,他和張國榮在片場聊天,對方問他:“妳聽過這部電影裏的歌嗎?”
黃磊搖搖頭,張國榮笑著說:“那我給妳唱壹首。”
唱到最後,黃磊只覺得自己太牛逼了。“那是張國榮。他壹個人給我唱了三首歌。”
電影拍完之後,他跟隨劇組去香港參加電影首映式。事後他去太平山頂看夜景,看著腳下的燈光。他想:
“遲早,我會征服這裏。”為什麽要征服?如何征服?他不知道。反正無知的人是無所畏懼的。
黃磊,張國榮。
後來,張國榮從高樓跳下,黃磊再也沒有出現在像《壹夜歌唱》這樣的電影中。
差不多20年後,他跟隨《桃花源記》劇組再次來到香港,他去太平山頂看夜景。晚風拂過他的頭發、皺紋和略顯僵硬的肚子。
然後他想:
“我能征服什麽?我什麽也征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