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習俗都有哪些?
1、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壹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
2、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壹傳統,壹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3、吃蓋澆飯
在歷史上,處暑是個社日。社日,要有祭品,這就形成了壹個民族食俗:蓋澆飯。米飯放上代表五行的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的菜,於是在米飯上蓋上胡蘿蔔、雞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蓋上勾芡的雞肉做的菜。
4、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壹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5、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壹年壹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壹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處暑時節養生有講究
情緒宜平和:依照自然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註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