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教案設計第壹條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幾種常見農具的基本特點和作用。
2.讓孩子體驗使用幾種操作簡單的農機具的樂趣。
3.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要準備的活動
1.整理父母收集的農具,如帽子、麻纖維、小石臼、小石磨、篩子、簸箕、鐮刀、小鋤頭等。農家樂?。
2、壹些黃豆、綠豆、大米、芝麻、大米,放在?巧手坊?。
3.課件
活動過程
1,逛開心農場
(1)訪問?開心農場?引入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
(2)引導孩子觀察?開心農場?國內農具的類型和特點。
(3)請摸、磨、錘農場裏的農具。
(4)組織幼兒討論:妳見過哪些農具?告訴我他們長什麽樣。
妳知道這是幹什麽用的嗎?
(5)請幾個小朋友談談參觀?開心農場?妳如何使用農具。
2.組織孩子看課件。
(1)觀看課件中農民伯伯使用幾種常用農具的片段。
看完後問:農民伯伯拿這些農具做什麽了?
和妳剛用的壹樣嗎?
(2)觀看農具進化後的現代機器,讓孩子體驗科技的進步。
看後問:剛才看到的哪些種類的農產品被現代機器取代了?
被取代的好處是什麽?
3.體驗農家樂
(1)組織孩子參觀?巧手坊?共有四個操作區(小石臼、小石磨、篩子、簸箕),每個操作區都讓小朋友根據看到的課件,說說它的用途。
(2)孩子分組加工農作物(磨豆、大米、篩芝麻、綠豆等。).
(3)展示孩子加工的農作物,讓孩子互相討論:這些農作物是怎麽加工的?(重點引導孩子學會合作。例如,在錘打大米後,他們可以將大米交給使用篩子來分離谷殼和大米的小組。
(4)結合節約行為教育,讓孩子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珍惜每壹粒糧食,不要浪費。
(5)把加工好的農作物送到廚房,讓阿姨整理做飯。
農家樂教案設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自己學習種植管理的技能,學會使用農具。
2.讓孩子從種植、管理到收獲都體驗到成功和喜悅。
活動準備:
勞動工具:鋤頭、鏟子、鐵鍬、種子、肥料、水桶、勺子、尺子等。
活動流程:
1.老師和孩子要壹起選好適合種植管理的場地,準備好農具。
2.老師先講解各種農具的使用方法,提醒孩子註意安全。
3.問孩子現在是什麽季節。適合種植什麽?妳喜歡吃什麽?妳想種什麽?現在是秋天,適合種植小麥、菠菜、油菜、大蒜等。
4.在孩子們的共同討論下,我決定種以上四種。先觀察這是什麽樣的土地(長方形)。
5.老師講了種植的技巧,讓孩子們壹起種植。
(1)先用鋤頭挖地。
(2)平整地面。
(3)土地的長度和寬度。
(4)分成四個脊。
(5)量出四個大小相同的小沖溝。
(6)澆水,施肥,放種子。
(7)特別提醒孩子,種子能否生根發芽主要取決於土壤的深淺。
(8)覆土深,種子出不了地;如果土壤很淺,種子會枯死。
6.然後在周圍圍上柵欄,在每個山脊上貼上標誌。
7.尤其在管理上,壹定要及時澆水、施肥、除草、抓蟲。為了讓幼苗茁壯成長
(1)老師和孩子每天壹起看有沒有必要澆水、施肥、除草、抓蟲。
(2)詳細記錄:時間a,天氣b,澆水d,除草f,抓蟲。
(3)觀測結果等欄目
(4)填寫四種作物的出苗順序和時間,長出幾片葉子。
妳今天為他們做了什麽?觀察到了什麽?我給它澆水,我抓昆蟲等等。
8.讓孩子們親自采摘他們的勞動果實。
收獲了什麽,長什麽樣?它的生長期是多少天?怎麽吃?吃什麽部位?
9.像綠葉紅根的菠菜,它的根和葉都很好吃。摘下來後洗幹凈送到廚房,讓阿姨做雞蛋菠菜湯,讓全園師生分享品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總結:通過這次親自種植管理到采摘,孩子們真正體驗到了勞動的收獲和快樂。
農家樂教案設計的教學目標
1.本課內容由四部反映農民生活的中外作品組成,是人文主義在音樂與社會關系中的體現。讓我們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的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作曲常識。
3.選擇合適的音組填空,為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
教學重點:唱歌。
教學難點:用兩種聲音演唱
教學:安排:三個課時
第壹節課:唱《蘋果豐收》,聽《快樂農夫》。?
第二節課:唱《從集市回來》;創造性活動:選擇適當的部分填空。?
第三節課:聽《豐收鑼鼓》;命題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課程內容
?設計意圖?還是?調整說明?
首先,聽“快樂農民”
1.先聽整首歌。
2.問題:這首鋼琴獨奏讓妳感覺如何(快樂?宏偉?難過?)。
3.學唱主題4小節。
4.伴隨這個主題的4小節
(1)全班分成兩部分,主題曲按照書上的節奏伴著拍手腿(老師放主題)。
(2)壹半的同學唱主題,壹半的同學分兩部分(交換壹次)伴著拍手和腿。
5.聽完整首歌。
全班為鋼琴獨奏伴奏。
大部分同學拍手(高音)拍腿(低音),也有同學用打擊樂器(皮?小聲點,伍迪?聲音高)。
6.總結:簡單介紹壹下音樂背景也可以作為農民的樂趣(雖然作品與農民無關)。
先聽,感受歌曲的意境。
伴隨音樂。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聽課興趣。
進壹步的聆聽體驗。
第二,表演“蘋果豐收”
1.教師示範演唱,讓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效果。
2.學習第壹段和四個短語,每個短語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成壹組,自學2分鐘,然後唱四個樂句。能連接的就是贏家(速度慢)。
3.老師重點指導不會唱歌的群體,集體幫助。然後再唱壹遍,逐漸加快速度,直到歌曲應該達到的速度。這也是壹種競爭。如果妳跟不上速度,妳就是失敗者。從比賽中激發學習音樂的熱情。樂譜和歌詞可以分兩部分學習。學好第壹部分(短文)再學第二部分(速度先慢後逐漸加快)。4.第二段的學習:分高低聲部,把全班分成兩部分,各有壹個聲部。老師先分別示範兩部分的曲調;然後每個聲部由小組長帶領自學,老師們巡視,重點引導低聲部。(也是先慢慢學唱)?
5.合成的時候第壹段最後壹句後面是兩個聲部的合唱,因為第壹段最後壹個音?做什麽?是低音開始的音高,幫助低音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以歌曲的原始速度合成整首歌。唱出快樂的心情。
7.伴隨伴奏。
8.找幾個同學陪妳(韓國舞蹈基本動作)。
9.充分表現朝鮮人民在蘋果豐收時的歡樂場面。這首歌表現了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的喜悅心情。所以很快,尤其是第壹段,很難表演。所以,要表達這種感覺,需要唱得非常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