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糯米
民間諺語中有壹句話:“小寒為重,無風為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其寒冷的日子,民間形成了吃糯米飯的習俗。以前窮人防寒條件簡陋,沒有更多的營養吃。吃壹碗禦寒糯米飯是壹種補藥。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的作用,是壹種溫和的滋補品。現在常見的是,大寒來臨之前,家家戶戶都會煮壹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上“臘肉”、蝦米、魷魚幹、香菇,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壹天。大寒吃糯米的習俗,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卻包含了前人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為大寒天氣特別冷,糯米是高熱量的食物,有很好的禦寒作用。糯米的做法多種多樣,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所以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最合適。
(2)吃“冷卻蛋糕”
吃“涼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祛寒糕”是年糕的壹種,不僅因為它的糯米含糖量比大米高,吃後使全身感到溫暖,有溫補寒氣、潤肺健脾胃的功效,還因為人們選擇在“大寒”之日吃年糕,也有“高年”之意,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所以,在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之日,全家吃年糕,既吉祥,又能祛寒氣,所以叫‘祛寒糕’。
2.南方感冒吃什麽?
(1)雞湯
大寒已至農歷九月前後,“壹雞”的傳統飲食習俗仍被許多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老母雞,或單獨燉,或加入人參、枸杞、黑木耳等。冬天喝雞湯真的是壹種享受。
在雞湯中加入中草藥“藥膳雞湯”,不僅很補,還能起到食療的作用。老年人雞湯中加入山藥、菟絲子、杜仲,有補腎、抗衰老的作用。體質虛弱、多病的人可以在雞湯中加入黃芪、黃精、白術,有益氣養肺、調節免疫、預防感冒的作用。白領在雞湯中加入枸杞、茯苓、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抗疲勞的保健作用。年輕女性在雞湯中加入玉竹、菟絲子、女貞子,有養顏美容的作用。
(2)八寶飯
寒冷季節最好吃八寶飯、糯米飯。八寶飯是很多家庭喜歡在節日吃的壹種甜食。
做八寶飯,首先要準備好所有的原料,糯米、糖、熟豬油、蓮子、葡萄幹、紅棗、豆沙。將糯米浸泡4小時,用清水沖洗幹凈,瀝幹水分,放入鋪有抽屜布的蒸籠中,蒸壹會兒,然後倒入壹些水,蒸5-6分鐘後取出,加入糖、豬油和少許水,攪拌均勻。然後在碗裏撒上蓮子、葡萄幹等食材,最好是有圖案的,上面鋪壹層蒸好的糯米,不要太厚,糯米上面鋪壹層豆瓣醬,最後再鋪壹層糯米,與碗口平齊。然後把上面的抽屜用大火蒸壹個小時左右,直到熟了,倒扣在碗裏。最後煮點糖汁澆在煮好的米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