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3100年的歷史,孕育了8000年前早期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戰國時邯鄲是趙國的都城,魏縣是魏國的都城。漢代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並稱為“五都”。臨漳縣曾是曹魏、魏冉、顏倩、東魏和北齊的首府。北宋時,大明府成為北宋首都;在清朝,大明府是直隸省的第壹個首府。
擴展數據:
“邯鄲”地名來源初探
邯鄲,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磁山的先民就在這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據有關記載,邯鄲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名字從未更改過。邯鄲名稱的由來,《漢書》註家張炎解釋說:“邯鄲山在東市之下。單,做也。城墻出於城,故加壹片雲。”
近代壹位專家對邯鄲名字的由來解釋為:本市有壹座山,名寒山。邯鄲由此得名。還有壹位現代學者把邯鄲名字的由來解釋為:漢字的邊緣是丹的反面。太陽從地平線升起;這壹天還沒有到來。甘的“太陽”從未越過地平線,但它的光輝照耀在地平線上,預示著太陽即將升起。
在“丹”字的邊緣,地平線上有壹片肥沃的田野,田字上方的兩點象征著田野裏生長著茂盛的谷子和青草。邯鄲二字旁,象征著這片土地上人口的繁盛,牛羊的成群。總之,邯鄲的太陽即將升起,陽光照在這片人口繁盛、牛羊成群的沃土上。
百度百科-邯鄲
中國新聞網-邯鄲地名由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