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是腹部有數條縱向深色條紋。鰹魚的背鰭有8到9個小鰭;臀鰭14到15,鰭狀肢8到9。尾鰭呈新月形,側邊有4至7條縱向條紋。它的背部是藍棕色,腹部是銀白色,鰭是淺灰色。最大的有1米多長,平均體長400到500 mm..
它是壹種黎明晝行魚,白天出沒於表層至260米深處,晚上漂浮。它經常吃沙丁魚,竹籃和其他魚類和甲殼類動物。
鰹魚喜歡與鯨魚和鯊魚壹起成群遊動。第壹,它吃水中較大的食物,剩下的容易被鯨鯊吞下。鯨鯊也保護鰹魚,它們是共生關系。鰹魚出現的海域往往有海鳥相伴,在魚的上方追逐食物。
鰹魚捕食沙丁魚和其他魚苗、魷魚、軟體動物和小型甲殼類動物。通常有幾十萬條魚在海洋中來回遊動,以小魚、小蝦和魷魚為食。安克雷奇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如果它們發現了,就會從上到下互相攻擊,讓無處可逃的鳳尾魚不得不跳出水面。
鰹魚分布在從溫帶到熱帶的廣大地區,主要分布在水溫高於15攝氏度的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國東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和產生。
炮彈魚可以自由躺臥,遇到危險時會迅速鉆入珊瑚礁洞中,豎起背鰭將自己緊緊固定在洞中。這種魚是食肉動物,非常貪吃,牙齒非常鋒利,可以咬礫石珊瑚。其適宜水溫為26-28℃。魚、蝦、顆粒料、小魚小蝦都可以餵。它喜歡獨居,經常藏在巖石中。不要與小魚或珊瑚、海葵等混在壹起。
外觀特征:
炮彈魚身體呈菱形,顏色多樣,遊動方式獨特(靠擺動背鰭和胸鰭遊動),嘴小但有力量,頭大,很容易被識別。
身體特征:
鰹魚全長1米,體呈紡錘形,厚而無鱗,尾鰭光滑發達。主要特征是腹部有數條縱向深色條紋。鰹魚的背鰭有8到9個小鰭;臀鰭14到15,鰭狀肢8到9。尾鰭呈新月形,側邊有4至7條縱向條紋。它的背部是藍棕色,腹部是銀白色,鰭是淺灰色。最大的有1米多長,平均體長400到500 mm..
生活習慣:
鰹魚是壹種暖水中上層洄遊魚類(在日本沿海,鰹魚季節性地從春季遷徙到夏季,從秋季遷徙到冬季。),分布於從溫帶到熱帶的廣大區域,多群集於輻射帶的冷暖水團交匯處和水質清澈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