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理論,五花肉自古以來就是壹味滋補脾胃的藥膳主食。《本草經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補脾胃則益中氣。”因此,無論是中醫還是民間醫療,豬肚都被視為健脾和胃的美味。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壹些以五花肉為主的藥膳或食譜。
五花肉塞鴿子:
原料:豬肚1(約1000g)、白果100g、乳鴿1、胡椒粉10、水發香菇15g、精鹽10g、糯米2.5g、味精2。
制作:將白果去殼,花椒粒用炭焙幹,粉碎;乳鴿洗凈,背部手術,去除內臟;將五花肉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刮掉白膜,在肚壁上打壹個小洞,在五花肉中放入白果仁、花椒、枸杞、生姜、薏苡仁、水發香菇、精鹽、乳鴿,在小洞外露出鴿頭,用水草紮緊肚皮。將煮好的五花肉放入湯盆中,加入湯汁和花生油,放入蒸鍋蒸3小時左右至軟爛,食用時在湯汁中拌入味精。
註意:在五花肉中加入少許鹽和醋,輕輕揉搓,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成品就會香而不臭。五花肉耐煮,火力十足,蒸3小時以上,才軟糯可口。
功效:此藥膳融合了豬肚的脾胃和鴿子的精血,還有具有祛痰益肺作用的銀杏。非常適合脾胃虛弱、肺虛痰多、肝腎不足、久病不愈的中老年人食用。這個藥膳很平,可以定時服用,沒有什麽大問題。
人參豬肚:
原料:人參、甜杏仁10g、茯苓15g、紅棗12g、陳皮1、糯米100g、公豬肚1、花椒7、姜1、蒜4、蒜4。
制作:人參洗凈,大火煨30分鐘,切片留湯;噴棗酒去核,茯苓洗凈,杏仁用開水浸泡,冷水搓洗去皮晾幹,陳皮洗凈破碎;五花肉兩面洗凈,刮去白膜,用開水燙壹下;姜搗碎,蔥切段,糯米淘洗幹凈。所有的藥,糯米,花椒,白胡椒都裝在紗布袋裏,紮好,放進豬肚子裏。將五花肉放入大盤中,加入適量的奶油、料酒、鹽、姜、蔥、蒜,放在抽屜上用大火蒸2小時,待五花肉熟後取出。糯米稍涼時取出,再取出人參、杏仁、大棗,其余取出,只留糯米保溫。紅棗放在小碗裏,五花肉切成薄片放在上面;再把人參放在豬肚上。將原湯和人參湯倒入鍋中,煮沸,加入味精。喝湯吃豬肚糯米。
功效:健脾補肺,滋養補虛。適用於各種勞損、貧血、胃病、中氣不足、精神萎靡、浮腫、肺結核、小兒營養不良、發育不良及大病或手術後。每周服用1-2次,長期效果不錯。不適合急性發作。
白術燉五花肉:
材料:豬肚1,炒白術30g,檳榔幹10g(或鮮檳榔20g),蔥5根,姜5片,黃酒2湯匙。
制作:將豬肚反復洗凈(用面粉),用開水焯壹下,去掉黏膜上的臭味和白膩的東西,洗凈備用;將白術和檳榔壹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3杯,浸泡30分鐘,文火煎制30分鐘,取汁去渣。將五花肉放入砂鍋中,加入調料,倒入藥汁。如果藥汁不足,加入已淹過表面的水,小火燉至五花肉熟,取出五花肉片,蘸醬油和香油,作為壹道菜。
功效:此飲食由白豬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豬肉。白術有益氣健脾的作用;檳榔能消積導滯、消谷利水,具有益氣健脾、消谷破積的功效;五花肉還有補虛、健脾胃的功效。煮熟後切成小塊蘸食,容易消化吸收。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腹脹、大便稀薄不適等。方中檳榔有破氣耗氣之弊,用量不宜過大。以後每隔3-5天,停用本方3天,癥狀好轉時停用。
在豬肚中孵化蓮子;
材料:豬肚1(約500g),蓮子100g,味精和鹽,胡椒粉少許。
制作:用開水燙過豬肚後,用鹽或生粉摩擦黏膜和騷腺,反復沖洗至幹凈。蓮子去核,放入五花肉中,加入味精和鹽,加入適量開水,燉2小時左右,至五花肉熟爛。將煮熟的五花肉切成條狀,食用前撒上胡椒粉。
功效:本品能補脾胃、止瀉、補腎澀精、養心益氣。對蛔蟲引起的小兒心悸失眠、脾胃虛弱、寄生蟲病、營養不良等有較好療效,尤其對胃病剛痊愈者療效更佳。
百果腐竹豬肚湯:
材料:豬肚半個(約750克),白果25克,腐竹50克,各種調料。
制作:將五花肉放入湯中,加水,加入銀杏、腐竹等。,小火煨至沸騰,小火煨約1小時調味。
功效:五花肉湯清淡,解暑止渴。另外對脾胃有益,是壹種口腹皆益的美味食品。豬肚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銀杏具有溫肺益氣的作用,是藥食同源的傳統食品。
人參花椒豬肚湯:
制作:取壹段五花肉,用清水反復洗凈;將15g人參、6g幹姜、6g花椒搗碎,放入100g糯米、七大蔥,然後縫合肚子,放入鐵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煮透,空腹食用,服藥湯、藥飯、豬肚。每天1劑量,可以隔天服用1劑量,5劑為1療程。
老年人脾虛、瘦弱、體弱、懶於活動;或者吃了壹點涼油膩就食欲不振,上吐下瀉;或者腹痛難忍,甚至到了心臟,用手摸不到,可以選擇這種飲食進行食療。
豬肚黃芪湯:
原料:豬肚1、黃芪200克、陳皮30克。
制作:將五花肉去脂膜,洗凈,殘渣用紗布包好放入五花肉內,麻線紮緊,加水煨至五花肉熟,加入適量調料,趁熱食用,分4次2天食用。五個豬肚就是1個療程。
功效:黃芪為補氣之要藥,李時珍稱之為“補藥之長”,尤擅補氣升陽,治療各種臟器脫垂;陳皮理氣健脾,消積化滯;《生活情趣飲食譜》說豬肚能“養胃益氣”。竹都黃芪湯能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止痛,對治療中氣不足、脾胃虛弱型胃下垂療效顯著。
山藥燉五花肉:
原料:豬肚150克,山藥50-100克。
制作:將五花肉洗凈,切成條狀或小塊。燒開後,用文火煮。然後將山藥去皮洗凈切成片或塊燉爛。用少許鹽調味,空腹吃,壹天1次。
功效:滋補肺腎。適用於糖尿病、多尿癥,對改善癥狀、降低血糖有壹定作用。
白胡椒豬肚湯:
材料:白胡椒15g,豬肚1,調料適量。
制作:白胡椒15g略碾碎,鮮五花肉1(或半)洗凈,姜三片(洗凈去皮)。然後把白胡椒和姜壹起放入五花肉中,加入適量的水,用線把五花肉的上下口紮緊,放入湯鍋中,中火熬湯。煮壹個半小時,然後調味,喝湯,吃五花肉。
功效:胃痛可簡單分為三種:虛寒胃痛、肝胃氣痛、濕熱胃痛。如果是虛寒型胃痛,可見胃悶痛,餓時疼痛加重,但食量減少,吐清水,四肢不溫,怕冷,大便爛爛,舌淡,脈細。用白胡椒豬肚湯食療效果良好。
五花肉的五種口味:
原料:黃連3g,知母10g,花粉10g,麥冬1g,烏梅2g,豬肚1,鹽少許。
制作:五花肉洗凈,血水焯開;吳美衍莫。將黃連、知母、花粉、麥冬、烏梅、鹽全部放入五花肉中,用麻線縫合切口,放入籠中蒸2小時,蒸熟後去藥。吃飯時分份吃豬肚。
功效:清熱降火,滋陰補虛。可用於治療暑熱傷、糖尿病、小兒暑熱引起的低熱、口渴、煩躁、失眠、厭食、精神疲勞等癥狀。體質好的中老年人,夏天要經常吃這種飯。
銀杏豬肚:
原料:銀杏300克,熟豬肚200克,胡蘿蔔100克,蔥50克,湯750克,味精5克,精鹽6克,雞精5克,胡椒粉0.5克,香油5克,生粉10克,熟豬油40克。
制作:先將去殼的銀杏用清水煮至熟,然後倒入竹籃中,破殼,將肉劈成兩面,再將銀杏肉用開水卷起來,然後倒入盆中用冷水浸泡,用手搓壹下沖洗幹凈,去掉心和皮,再用清水卷起來,沖洗幹凈,在水中浸泡5小時(用清水洗幾次可以去掉苦味)備用;將煮熟的五花肉切成丁,用小刀將胡蘿蔔刻成小花或切片,鍋中放入清水,將胡蘿蔔花煮熟撈起,再將五花肉顆粒和銀杏葉放入沸水中過水撈起備用;將小蔥切成顆粒。將鍋洗凈放入湯中,將銀杏、豬肚、胡蘿蔔放入鍋中燒開,再加入精鹽、味精、胡椒粉、雞粉、熟豬油同煮;然後用生粉和清水稀釋,放入鍋中,再放入小蔥,將香油攪拌均勻,倒入不銹鋼小鍋內。
功效:健脾和胃,化痰平喘,適合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經常食用。
甲魚燉五花肉:
材料:甲魚肉200克,五花肉200克,調料適量。
制作:甲魚肉、五花肉切小塊,放入泥鍋加水煮熟,加少許鹽調味。1天吃2-3次。
功效:補中焦,養胃養陰。適用於胃痛、寒熱、久病患者。
金桔豬肚湯:
材料:金桔根30g,洗凈切碎,鮮豬肚1。
制作:將兩種東西洗凈切碎,同時放入砂鍋中,加入1000ml清水熬湯,煮至350ml左右,調味後喝湯吃豬肚。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肝氣郁結,脹痛為主。
仙人掌豬肚湯:
材料:仙人掌30-60g,五花肉1。
制作:將仙人掌放入豬肚中,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小火燉至熟即可。喝湯吃五花肉。
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胃。適用於氣滯血瘀、慢性胃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