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想讓斷骨盡快愈合,首先要在飲食上保證斷骨生長所必需的營養。但骨折後的不同階段,對飲食的要求是不壹樣的。
骨折早期(65438+傷後0 ~ 2周)飲食宜清淡、開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蔬菜、雞蛋、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制作以蒸、燉為主,忌煎、燉。常見的民間大豆骨頭湯比較油膩,含脂肪較多,不易消化吸收。現階段最好不要吃。此外,臥床患者容易發生尿路感染,要多喝水利尿。食療方法:三七10g,當歸1g,肉鴿1g。燉至熟透,湯和肉齊頭並進。每天1次,持續7 ~ 10天。
中期(傷後2 ~ 4周),患者食欲和胃腸功能恢復。飲食應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骼生長的需要。可以在初始食譜中加入骨湯、田七燉雞、魚、蛋、動物肝臟等食物。吃壹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番茄、莧菜、蘿蔔等,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食療可以用當歸、續斷10g,骨碎補15g,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g。燉1小時以上。湯和肉壹起吃兩周。
後期(傷後5周以上)飲食無禁忌,可以吃各種營養高的食物和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的食物。此方可輔以老母雞湯、豬腎湯、羊腎湯、鹿蹄筋湯、魚湯等。食療方法:枸杞子、續斷各10克,骨碎補15克,薏苡仁50克。骨碎補和續斷煎煮15 ~ 20min去渣,加入枸杞子和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每1療程間隔3 ~ 5天,可使用3 ~ 4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