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排斥這種情緒,想通過轉移註意力讓它消失。它的存在和固執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軟弱無能,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無能和脆弱,所以我們往往會有意識地隱藏這種情緒,但卻適得其反。那我們該如何處理離別時的悲傷?
首先,我們需要認清的是我們離別的意義。有些樂觀主義者認為離別只是為了下壹次更好的重逢,而理性的人會覺得,萬事必有盡頭,壹切順其自然。
而我們自己也應該有壹個離別的定義。因為人和人遇到的情況不壹樣,我們不能只借鑒別人的離別感受。如果我們悲傷,我們可以享受我們的悲傷,然後我們可以更好地體驗這種悲傷背後的心。
其次,是去感受這種悲傷,不是去壓抑它,而是跟隨它去感受這種悲傷情緒的持續時間和情緒的強弱。這樣,我們就可以準確地確定悲傷在這種情緒中占了多大的比重。而不是讓悲傷增加悲傷,這種情緒會因為過於情緒化而變得更加嚴重,所以要認清情緒的分量。
最後,代替情緒,情緒是主體對客體的壹種主觀反應。我們不能改變事件的發生,但我們可以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同時也需要在這次事件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在每壹次的情緒中都能有所收獲。
具體的行為方法,可以嘗試對重要的人或事說再見,收集壹些與過往記憶相關的線索並記錄下來,或者嘗試給自己寫壹封信。
對於現在來說,我們已經分開了,經歷了現在的情緒。即使我們感受到了過去和未來,過去和未來仍然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我們不應該排斥它們,而應該在情緒中接受它們。通過這種思考,我們可以學會更加珍惜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