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天下第壹道菜

天下第壹道菜

清朝至乾隆時期,政權穩固,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泰民安,故稱“盛世”。長治久安後,乾隆開始六下江南。甘龍非常喜歡吃南方食物。南巡途中,那些地方高官,如巡撫、巡撫、知藻等,還有富商,都隆重地接過駕,個個精制佳肴,邀寵求榮,深得皇帝寵愛。為了巴結地方官,這其實相當於回顧了江南的烹飪生涯,從而推動了江浙菜的發展,創造了很多名菜。幾乎所有的楊栗名菜都是在這個時候定型的。

在故宮博物院現存的清朝內務府“禦茶飯廳”檔案中,有壹本《江南節如常》,記載了乾隆三十年南巡所經過的路線、宮殿、用餐清單。在大量的“龍鳳菜”中,由達官貴人呈獻的地方風味菜肴尤為引人註目,如2月15日,崇家灣大營碼頭總督尹繼善帶來了肉絲、野筍熏菜、泡菜、炒面筋和火腿。正月二十七,去燕子廟進宮,總管馬煮野鴨丸,燉豆腐。

當甘龍第三次訪問江南時,他在無錫的壹家小吃店吃了蝦煮的濃汁,煮了雞絲和雞湯。他很感興趣,稱贊道:“這道菜堪稱天下第壹。”從此這道菜身價百倍,被稱為“天下第壹菜”。

《清稗鈔》記載甘龍南巡時有壹次吃素:甘龍有壹次去揚州天寧寺主持,請他吃素菜。甘龍非常滿意,對大和尚說:“蔬菜太好吃了,比那些鹿胸脯和熊掌好吃千萬倍!”另據記載,揚州壹座古廟裏有個叫司文的和尚,擅長做各種豆腐菜,尤其是用嫩豆腐、黃花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湯,味道鮮美,受到乾隆的稱贊。“司文豆腐”壹度被列入宮廷菜單。

甘龍來到永豐鎮,有人獻上了自制的熏香。壹看就是巴掌大小,清香撲鼻。可以切成薄如蟬蛻的絲,卷成卷,折成紙,送入口中。鹹、辣、香、甜、鮮。乾隆贊不絕口,叫他多帶些回京。從此,“永豐五味湘贛”不僅成為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佳肴和饋贈珍品,也成為貢品。

《清代野史大觀》中描述了壹個蘇州人,名叫張東觀,原是蘇州智造府的官廚。有壹次乾隆南巡,吃了他家的冬筍炒雞,贊不絕口。當場賞了他壹把銀鏟,後來又被帶進宮裏當了大廚,孝敬了九大世家。

揚州名菜揚州幹絲的名氣,據說也與乾隆南巡有關。當時的揚州官員和鹽商為了籌備“接待儀式”,聘請了許多名廚,競相求新求美,都想推出令大眾應接不暇的美食。其中有壹種“九絲湯”,用豆腐幹、火腿、雞肉等九種山珍海味切成細絲,再放入雞湯中煨制,使各種鮮味都被吸進豆腐幹中。甘龍用了兩道菜,稱贊了壹番。他幾次南巡都來揚州點這道菜。從此,“九思湯”改名為“揚州幹絲”,聞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