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男女相識,大多是靠唱山歌。
定期舉行對歌,稱為“歌會”。趕歌市之前,姑娘們都打扮好了,請出去唱歌。到了晚上,歌曲會達到高潮。在月光下,妳會唱歌我會回答,用情歌表達愛意或者拿著手中的手電筒開玩笑尋找對的人。
如果雙方願意交換信物,就通知父母,讓媒人去當媒人。如果女方家同意,她會把女兒的生日媒人帶到男方家。如果八字符合,男方家會給女方家嫁妝,以示訂婚。婚禮當天壹到,男方家就請女歌手來接新娘,女方家也要準備幾個女歌手到新郎家。酒席壹開,雙方就開始唱歌。按照習俗,結婚第二天,新娘會和為她送行的歌手壹起回娘家,途中會有二重唱。
紅米節
每年農歷6月1日、6月24日、7月1日,文山壯族同胞都會慶祝“紅米節”。
紅米節的“紅米”是用壹種叫紅米葉的植物汁液染出來的。在節日的第壹天,紅米的葉子被洗凈,放在鍋裏煮,直到汁液變成深紅色,去渣。泡好的糯米在汁裏泡三四個小時,然後晾幹,用蒸籠蒸,做成紅米。紅米顏色鮮艷誘人,裝在碗裏,就像壹朵剛放出來的紅玫瑰。清香爽口,和白糖或者紅糖壹起吃都很好吃。後來,紅米逐漸變成了紅、黃、紫、黑、白(米的本色)等“有色米”。這些彩色食品都是由紅米葉、楊咪咪花、紫藤、稻稈等植物的果肉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
關於紅米節的由來,據壯族民間傳說,北宋有帝時期(1050),壯族首領農不滿宋朝的壓迫,率眾造反,奪城劫富濟貧,兩三年間建立政權,稱帝。朝廷得知後,派兵圍剿。農高智與官兵激戰,寡不敵眾,被官兵圍困在麻栗坡縣(又稱廣南縣)的壹座山上。農·高智在山裏堅持了幾個月。由於山上缺水,農·高智不得不殺死幾匹戰馬,用它們的血來煮他僅有的壹點米飯。戰士們吃著馬血紅米,精神飽滿,誌存高遠,準備和官兵們決壹死戰。在農歷六月初壹的黎明,農高智帶領所有的部隊艱苦戰鬥,終於突破。在轉移途中,經過壯族村落時,受到壯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莊家的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尾,吃米、喝米、送飯給戰士。戰士們說,沒有紅米,就沒有勝利。後來,為了紀念農高智,壯族人民把六月初定為紀念日。在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煮紅米來祭祀儂高智。
壯族紅米節的時間是不壹樣的,有6月1日、6月24日、7月1日,這是由農高智的隊伍經過該地區的時間決定的。壯族的紅米節通常持續2-3天。在節日期間,老人和婦女互相拜訪。男的壹起上山玩,或者打籃球下棋。姑娘們競相穿上節日服裝,成群結隊地去找男青年唱民歌。小夥子也收拾了壹下,過來和姑娘們壹起唱歌。互相唱歌,征得雙方父母同意,擇日結婚。有的地方,孩子們提著小紅米筐,擺上紅米和雞腿,在外面玩耍,邊玩邊吃紅米和雞腿。
紅包節是壯族壹年壹度的第二個節日,即使是最窮的家庭也要想盡辦法找幾斤糯米和壹只公雞來慶祝這個節日。節日期間,村子裏喜氣洋洋,酒香四溢,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