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也叫思考,是壹種復雜的心理活動,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新生兒還不具備思維能力,到1歲左右,思維能力開始逐漸發展。而且發展是有層次有規律的,從低級到高級,表現為直覺運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方式出現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
1 ~ 3歲的孩子,思維方式是直觀的、行動的。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接觸到壹些具體的東西來思考。如果妳問他們怎麽開玩具車?他會馬上把玩具車拿到前面來玩。這時,他邊玩邊想。
隨著活動的擴大,感性經驗的增加,語言的豐富,3-6歲或7歲的孩子思維從直覺的動作思維發展到具體的形象思維。這時候孩子就可以用腦海中的具體形象進行思考,有更大的概括性和靈活性,但還是有壹定的局限性。如果他們理解叔叔阿姨,他們總是認為叔叔阿姨是成年人。如果他們被要求稱他們的孩子為叔叔和阿姨,他們的年齡差不多或更大,他會感到困惑,並拒絕稱呼他們。
六七歲以後的孩子以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為基本的思維形式,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來解決問題。
孩子五歲就有了抽象思維的萌芽。當他們遇到壹些事情時,他們喜歡刨根問底,總是問“為什麽?”
二、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
孩子思維的發展是有壹定規律的,從具體到抽象。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像大人壹樣思考。但是,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可以促進兒童思維從具體到抽象的發展,也可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家庭中可以做的事情如下。
1.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我們可以在搖籃上方掛壹些彩球,或者簡單的彩色玩具,或者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比如小風鈴,讓寶寶醒著的時候看著聽著;平時在寶寶醒著的時候逗逗他,抱抱,親親,摸摸他;隨著孩子的成長,提供合適的玩具;1歲左右的孩子會走路,要給他提供壹個活動的空間,讓他自由地進行各種活動;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和他壹起看電視動畫片、兒童片,邊看邊給他講;帶孩子去戶外,看看公園裏的花草樹木,動物園裏的各種動物等等。
2.引導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從孩子學英語開始,幫助孩子正確發音。大人不要和孩子說話,比如餅幹,蛋糕,狗。讓他習慣並記住日常生活中準確的常用詞。要有計劃地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匯,幫助他用正確的語言表達思想。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工具。只有用文字才能間接概括和反映事物。只有通過語言中的語言和語法規則,孩子們才能在沒有具體動作和形象的情況下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語言的發展對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3.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好動和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五歲的孩子經常會問“為什麽?”有時玩具或家用電器和家具被拆開來看看裏面是什麽。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或者引導孩子思考解決自己的問題。責備孩子打碎東西並不過分。說想看看東西裏面是什麽,那才是好的,可惜好東西壞了。告訴大人以後幫妳解決問題。孩子受到鼓勵,以後會更積極地思考各種事情。對於問題不多的孩子,家長要主動問壹些孩子能回答的問題,引導他思考。
4.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鍛煉孩子思維能力的機會。只要家長在這方面兢兢業業,善於引導孩子思考,壹定會有大豐收。玩玩具,做遊戲,猜謎語,養小動物,養花,參加家務勞動等。,能使兒童積極地用腦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壹系列邏輯思維活動,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搭積木,拼卦,拼拼圖等。,都需要開動腦筋,找出規律,才能完成。壹些智力遊戲不僅需要大腦,還需要速度才能贏。
5.教給孩子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的特點是概括性、間接性、邏輯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語言發展也達到了更高的水平,為思維發展提供了工具。但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條件和工具。孩子壹開始是掌握不了的。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和教會孩子如何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來解決問題,進行邏輯判斷和推理。教會孩子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孩子壹旦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就像插上了思維發展的翅膀,抽象思維的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