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稟賦好。稀土、鎢、鉭鈮、鉛鋅、鈾、鋰、金、銅、高嶺土等礦產資源居全國前列。擁有武夷山、龍虎山、圭峰、丹霞(泰寧)、福建土樓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生態地位重要。是贛江、閩江、東江、撫河、信江、九龍江、汀江、梅江等重要河流的源頭地區。是中國南方的重點林區和重要的生態屏障。其中,南嶺和羅曉是山地森林生物多樣性生態區,武夷山和戴雲是中亞熱帶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產業特征明顯。臍橙、茶葉等特色農業和稀土、鎢、金、銅、鋰等特色礦產品加工業具有較強競爭力,電子信息、機械制造、輕紡、新能源、醫藥、鋼鐵、建材、化工等產業初具規模。
文化底蘊深厚。是蘇區精神的發祥地,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目的地。客家文化、閩南文化、茶文化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隨著《意見》的全面落實和政策支持力度的進壹步加大,原中央蘇區進入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壹體化的深入發展,東部沿海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這壹地區的振興發展註入了強大活力。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潛力巨大,擴大內需戰略全面實施,重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為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隨著CEPA(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和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順利實施,以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為紐帶的海內外交流更加活躍,為進壹步開放和吸引客家鄉親和海外僑胞回鄉投資創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與此同時,這壹地區的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集中表現為:發展基礎薄弱,半數縣屬於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精深加工水平低;缺乏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發展滯後,城鎮化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民生問題更加突出,城鄉公共服務差距較大;體制機制不活躍,對外開放程度不高,投資發展環境有待改善。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機遇,努力克服困難,努力加快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