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咽痛,患兒可伴有惡心、嘔吐、咳嗽等癥狀。兒童壹般起病急,突發高熱,早期可伴有流鼻涕。大壹點的孩子會因為口腔疼痛而拒絕進食,小壹點的孩子會表現出乳房排斥、哭鬧、失眠、流口水等。,會影響吞咽功能,但大部分不會影響語音。體檢時咽部出血,有幾個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皰疹,直徑約1-2cm,周圍有紅暈。皰疹多呈散在性,主要分布在咽弓邊緣、口腔黏膜、扁桃體、咽後壁等處。皰疹可破,破後形成黃色潰瘍。確診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並不是很難,在皰疹出現之前很難誤診為普通感冒或咽炎。這壹點家長要多加註意。
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常采用中西醫結合,以中藥為主。可以選擇壹些清熱解毒、利咽的藥物,如板藍根顆粒,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薄荷、石膏、竹葉、生地黃等清熱解毒的藥物常用於煲湯。較重的孩子可以靜脈滴註炎琥寧和清開靈註射液。同時也可以用霧化超聲吸入雙黃連等抗病毒藥物。西醫壹般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對於病情嚴重、高燒不退的孩子,要根據病情進行檢測,然後才能安靜。病情較輕的人可口服抗病毒藥物,如新博林、退燒藥等。
莊副主任建議,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時,家長要多喝水,幫助降溫。吃有營養易消化的液體或半液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飲食要少,多次數。不要給孩子吃辛辣、甜食或油炸食品。另外,多給孩子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尤其是不要過熱的。另外,為了防止二次感染,在治療過程中要避免淋雨和過度疲勞,壹定要保持孩子口腔的清潔。每天可以選擇淡鹽水漱口。
孩子皰疹性咽峽炎,壹周左右康復。值得壹提的是,很多家長在孩子被確診為皰疹性咽峽炎後,懷疑孩子有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性不如手足口病,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而且孩子手腳沒有皰疹,壹般不是手足口病。家長不要過於恐慌。家長要好好照顧,盡量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觸。因為皰疹性咽峽炎的初期癥狀和普通感冒沒有太大區別,家長壹定要註意及時治療。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以急性發熱和咽部峽部皰疹性潰瘍為特征。主要通過糞-口或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呈散發或流行性。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影響65,438+0 ~ 7歲兒童。壹般病程持續4-6天,嚴重者可持續2周。
該病主要表現為突發發熱,可持續或反復出現。年齡較大的兒童經常抱怨喉嚨痛,尤其是吞咽時,有時抱怨頭痛、腹痛或肌痛。嬰幼兒表現為易怒、拒食、流涎、嘔吐等。大多數孩子沒有咳嗽、流鼻涕等癥狀。部分患兒可出現頜下淋巴結腫大或壓痛,大部分血常規正常或血細胞計數略低。
中西醫結合效果更好。治療並不復雜,因為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抗菌藥物對病毒無效。治療主要是口服中藥、抗病毒和對癥治療。可用阿昔洛韋、利巴韋林等西藥抗病毒;皰疹性咽峽炎根據中醫辨證屬於濕熱痹阻,多為外感濕熱襲咽峽所致。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解毒利咽、燥濕退熱,以及新加入的湘西飲、甘露消毒丹、銀翹馬博散、退熱合劑、雙黃連、板藍根等。可根據辨證選用。心肌損害患者應適當臥床,並使用心臟保護藥物。也可采用加壓或超聲霧化吸入抗病毒藥物、化參龍丸、含漱利咽合劑、噴錫類散、噴金喉煎等。用於咽峽的局部治療;發燒的時候可以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燒防抽搐,也可以用理療降溫。當妳的體溫超過38.5℃時,可以使用索恩、美林等退燒藥。當體溫超過39.5℃,出現嘔吐、抽搐,影響飲食和睡眠時,可配合輸液支持療法和對癥中樞降溫措施;當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升高時,提示有細菌感染,可聯合使用抗菌藥物,否則不宜使用抗菌藥物。
患病兒童應隔離2周,兒童使用的餐具必須用開水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目前還沒有針對這種疾病開發出疫苗。因為腸道病毒種類很多,所以同壹個孩子可以反復感染這種疾病。治療期間要註意休息,不要劇烈活動,睡眠充足,多喝水,少吃飯,多吃蔬菜,不要吃冰糕和喝酒。註意保持飲食清淡,多喝溫開水,多給孩子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盡量少吃油炸、油炸油膩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鹹、辣、硬等。,並特別註意不要吃過熱或過冷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的破損部位,引起疼痛。適量的綠豆、苦瓜、薏米、大米等。可用於煮粥或煲湯,待涼後,可適量給小兒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