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共服務功能進壹步增強。養護道路面積340萬平方米,排水管道172公裏,綠化面積830.04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16.04公頃;全年處理汙水11.23萬噸,垃圾97360萬噸,生活汙水處理率8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0%。投資200萬元建設南水北調應急工程,加強應城市供水方式方法。
環境質量進壹步改善。安排減排項目16個,分別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6020噸、535噸、814.8噸、419.8噸。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汙染物投訴處理率達到100%,全年未發生重大環境汙染和破壞事故;嚴格項目審批,優化發展環境,督促審批建設項目59個,叫停大福水上遊汙染項目4個。加強現場環境監測,出動235人次檢查企業81家,汙染防治設施70處,例行檢查率100%;執法辦案6起;完成了全市環境質量監測和多項監測業務,形成近6400項監測數據。科技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全市共批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8項,獲得企業爭取科技創新創業無償資金1830萬元,實現我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零”突破,專利申請65項,科技論文38篇,地市級以上科技成果2項;申報高新技術企業6家,新增高新技術產品18項,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0項,登記技術合同10萬元,組織16家企業與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嚴格落實約束責任制,形成“控輟保學”合力。全市小學、初中、高中入學率分別為100%、98.4%、99.9%。殘疾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為85.1%;小學和初中輟學率分別為0和1.6%。投入5601萬元進行學校項目建設,涉及學校54所,建築面積70703平方米;結合“薄弱學校改造”,共投入10034萬元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投資900萬元完成學前教育提升項目10個,建築面積13平方米,投資10萬元完成村級學校改造項目20個,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投入6萬元新配備桌椅和運動器材,投入5萬余元建設6個專家工作室。教師隊伍結構進壹步改善,省內新招聘教師110人,市內公開招聘20人;“關愛工程”繼續實施,學前教育健康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文化體育事業邁上新臺階。加大公共文化建設投入,啟動礦山公園建設;文體公園、農家書屋、新農村全民健身、“文化惠民”等壹批文化工程紮實推進。為部分農家書屋補充圖書2000余冊,自建農家健身工程24個,安排健身路線器材14臺,免費送演出30余場。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被命名為湖北省“籃球之鄉”,列入省“881工程”資助名單;市實驗小學被授予“湖北省傳統體育項目(體操)學校”稱號,市少兒業余體校被授予“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稱號。文藝創作又是壹部佳作,《蒲華陽》出版了四期,《大東上》舉行了處女作。進壹步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組織參與各類集中行動16次,出動執法檢查人員210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285次,受理市長信箱等舉報11件,依法收繳非法音像制品、圖書報刊和盜版教輔等3000余盤(卷)及非法網吧電腦22臺,並予以立案。孝感市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成功,其中“黃壇醬油”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廣播影視布局優化,服務水平進壹步提升。應城新聞468組4852篇,其中省級電視臺235篇,孝感電視臺486篇。市委市政府重大事件及時報道率100%,開設專欄13個,制作專題片65438部,舉辦現場直播活動65438場。廣播電視作品再次獲得巨大成功,獲得28個獎項。數字電視受眾不斷增加,城鄉用戶65438+萬,輔機8000多臺。鄉鎮廣電中心管理規範有序,已投入654.38+0.5萬元建設鄉鎮數字電視管理平臺,為農村用戶提供便利;城市中小學生愛教電影做到安全優質。農村公益電影4620部,主旋律電影2部,全市黨員幹部觀影人數達5000余人。集中整治非法“衛星竈”,出動執法車輛120余輛,人員近400人,聯合查處非法銷售安裝“衛星竈”店鋪12家,沒收非法“衛星竈”82臺。社會保障體系進壹步完善。城鎮新增就業706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654人,“4050”人員再就業1.586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586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低於目標水平。參保登記203377人,綜合參保率98.68%;參加基本養老保險67457人,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分別達到44340人、149197人、33997人、20004人。社會保險費征繳31371560元,累計發放退休養老金24495萬元。新錄用公務員47名,組織職業技能鑒定1.833,再就業培訓1.203,崗前培訓1.328,創業培訓21.6。受理勞動人事爭議285件,調解218件,判決66件,結案率99%。
公民福利保障繼續得到加強。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260元和110元,發放城鄉低保資金4024萬元、五保老人供養補助657萬元、孤兒生活費134400元,基本解決了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發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資金299萬元,臨時生活救助資金1.491萬元,各類救災資金376萬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983人次。落實安置政策,安置退伍軍人58人。城鄉義務兵安家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600元和5900元。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銷售福利彩票2522萬元,城鄉福利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進壹步提高。殯葬管理步入規範化、標準化軌道,火化率保持在100%,杜絕土葬和“二次土葬”。依法登記結婚6701對,登記合格率和檔案完好率達到100%。
201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2元,凈增2216元,增長14.0%;人均生活支出11216元,凈增1 149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523元,凈增1196元,增長14.4%;人均生活支出5025元,凈增1072元,增長27.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水平進壹步提高。就業工作取得豐碩成果,213人創業帶動1112人就業,城鎮新增就業733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37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2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47人;組織企業在崗培訓3091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199人次,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培訓3269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3%的較低水平。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全市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到53216人、1516人、44849人、34510人、28062人,完成社會保險費征繳。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穩步推進,已完成180事業單位首輪就業,共有8724人;新增專業技術人員1308人,高技能人才402人,技校生77人。組織了大型招聘活動,為重點企業提供了8000多個崗位和10場專場招聘會,為保潔人員提供了100多個公益性崗位。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2件,結案42件,結案率100%;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調整,退休職工16541人,月人均待遇增加170元。
公民福利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城市低保月標準提高到360元,農村低保年標準提高到2200元,城鄉低保達到14700余戶,共計27600余人;發放低保資金4800多萬元,向3800多名五保對象發放11萬元,向127名孤兒發放1.2萬元。向城鄉貧困人口發放醫療救助資金745萬元;投入30多萬元建立流浪乞討人員安置點,發放近20萬元救助2000多人。落實安置政策,為362名退役士兵發放自主創業補貼500多萬元。城市和農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9000元和9500元。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銷售福利彩票3865萬元,65438+80萬元用於資助60多名貧困大學新生。依法登記結婚8302對,登記合格率100%。社會福利中心工程順利竣工,天鵝、田店、湯池農村福利院順利竣工,城市公墓擴建工程順利實施。全市已婚育齡婦女140565人,增長2.1%;期末節育率為89.14%,期末計劃生育率為95.44%。年末總戶籍人口66.63萬人,其中出生6429人,死亡406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0.5: 100。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2元,凈增2110元,增長11.7%;人均生活支出12468元,凈增1252元,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833元,凈增1310元,增長13.8%;人均生活支出5658元,凈增696元,增長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