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老北京吃春餅要卷什麽菜或肉?菜名和肉名。

老北京吃春餅要卷什麽菜或肉?菜名和肉名。

春餅是壹種北京民間食品,壹種薄烤面餅,也叫煎餅。每年的立春,北京人都會吃春餅,這被稱為“咬春”。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的日子(“二月二,龍擡頭”)中國有句古話。這壹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稱為“吃龍麟”。春餅比烤鴨煎餅大,而且很韌(北京人稱之為“強筋”),因為要卷很多菜才能吃。過去吃春餅,講究去盒飯店,叫“潘素”(也叫盒飯)。盒飯店就是醬肉店,店家派人送餐上門。盒子裏的有熏鍋肚、松子鍋肚、烤箱肉(壹種烤豬肉)、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嘴條、熏雞、醬鴨等。被裝在相框裏。吃的時候要換刀切成細絲,幾樣家常菜(壹般是韭菜炒肉絲,菠菜炒肉絲,綠豆芽醋溜,素炒粉條,攤雞蛋等。)上菜了。調料有蔥絲、麻油黃醬(甜面醬烤鴨)。吃春餅的時候,壹家人圍坐在壹起,把烤好的春餅放在蒸籠裏,邊吃邊帶,為的就是吃壹頓熱飯。如果在二月二吃春餅,北京人也講究把嫁出去的姑娘帶回家。

春餅和春卷是在春天開始時吃的小吃。吃春餅的習俗起源於晉代,興盛於唐代。在《關中記》中,唐人在立春之日制作春餅,用青蒿、韭菜和辣蓼芽包裹,並相互贈送以迎接新年。杜甫有詩“春菜細萵苣,忽記兩京梅開時”。據記載,宋代宮廷在春季用薺菜制作的春餅是“翠露紅絲,金雞玉燕,極為精美,每菜價值萬元”。宋代的春餅以薄如蟬翼而聞名。這裏說的是薺菜餡春卷。

春餅和春卷在古人眼中是春天的象征,但兩者又有區別。春餅是用面粉烤的薄餅,和卷好的蔬菜壹起吃。春卷是用薄皮白菜炒的。據考證,春卷是由古代立春那天吃的春菜演變而來的。晉代有“大年初壹做五香菜”的說法,大蒜、蒜頭、韭菜、油菜、香菜作為五香菜。到了唐代,春盤的內容有了變化,改為:蘿蔔、春餅、生菜;元代有壹種用煎餅卷餡,然後油炸的方法。

立春時節,春回大地,大蔥已經發芽,稱為“羊角蔥”。又嫩又香。吃春餅蘸甜面醬,卷羊角蔥,叫“咬春”。但是北京人吃春餅更註重烹飪。他們想把韭菜、粉條和菠菜切絲炒熟,混合在壹起,稱為“采荷”,卷春餅吃。此外,還有醬肉絲、雞絲、肚絲等熟肉的吃法,註意包起來從頭到尾吃,稱為“有頭有尾”。

制作方法:春卷要加入適量的水和鹽,揉成軟面團,在熱鍋裏旋轉烙成薄面團,塞上餡料,煎成金黃色。春卷餡是嫩薺菜。

春餅是用溫水把面團揉成軟面團,放在案板上,用煎餅鍋烤,把炒好的菜卷起來。蔬菜壹般用豆芽,菠菜,韭菜,加上粉條,也有肉。

春餅和春卷是歷史悠久的小吃。立春吃春餅春卷,是對“壹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願。所以這個習俗壹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