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鴻蒙系統直接取代Android的成本太高,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前沿科技的發展靠的是創新而不是復制。華為其實是在下壹盤大棋。它的目標不是眼前對手的操作系統,而是定義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就是:萬物互聯。那麽問題來了。什麽是萬物互聯?鴻蒙系統將如何實現它?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很多設備和儀器。現在普通人至少有電腦、電視、冰箱、洗衣機、電飯煲、微波爐、洗碗機、蒸鍋等家用電器,加上隨身攜帶的手機、手表。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些設備是相互分離的,使用的系統也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在使用這些設備的時候,都需要通過說明書來操作。
如果我們想玩遊戲,我們要麽用手機,要麽用電腦。但是很多人家裏最大的屏幕是電視。如果把手機或者電腦放在電視上,操作起來會比較麻煩,更重要的是會有延遲,用戶體驗會非常不好。同樣,如果我們想用手機操作家裏的其他電器,也是很費力的。目前的解決方案是把家裏的電器連上wifi,然後用手機app操作。整個操作過程非常不明智。
比如妳要用蒸烤箱做壹道菜,需要手機搜索菜譜和烹飪流程,然後去菜市場買菜。回到家,把菜放進蒸烤箱,按照說明設定時間。整個過程非常復雜,甚至讓很多不是很想做飯的人望而卻步。
所以,有人想,如果我們能讓手機和所有設備高效互聯。做飯也是壹樣。蒸烤箱直接給手機上的APP下達指令買菜,把訂單送到家裏。到家後,我們提示做飯。我們根據菜譜準備食物,放入烤箱,烤箱根據菜譜自動設定時間。菜做好之後,我們會發通知到手機上。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把食物洗幹凈放入蒸烤箱,其余的都不需要操作。這不是很節省時間嗎?這也更加智能化,萬物互聯的方式也被科技巨頭認為是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妳想把手機和妳使用的所有設備連接起來,會有很多障礙。第壹個障礙是通信技術,第二個障礙是萬物的低延遲高效連接。
4G時代,壹平方公裏內只要聯網設備超過2000臺,就很容易卡死,所以4G時代不允許我們實現萬物互聯。5G時代,在同樣的平方公裏內,設備數量可以增加到654.38+0萬。
因此,科技界有壹個共識,未來可以通過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傳感器、激光掃描儀等設備和技術,廣泛連接人與物、物與物,通過互聯網連接壹切,實現地球、人、物、計算機的隨時互聯。這個“網絡”也叫物聯網。
5G只是解決了通信技術的問題。為了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還需要設備間的低延遲、高效連接。要解決這個問題,第壹點就是讓所有的設備共享壹個系統。谷歌和蘋果都試圖提供解決方案。其中谷歌推出了“Fuchsia OS”系統,目前還不是很成熟。華為推出了鴻蒙系統系統。
目前,華為的鴻蒙系統系統比谷歌的Fuchsia OS系統走得更遠。此外,華為還提出了互聯互通的方式。對於用戶來說,只需要輕輕觸碰手機等設備就可以傳輸信息,延遲也很低,只有10毫秒左右。未來,鴻蒙系統的開發團隊將盡可能降低這種延遲速度。在這方面,鴻蒙系統領先於他的對手。
因此,鴻蒙系統的對手實際上並不是Android,他們是兩套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但是,華為目前的對手仍然是谷歌和蘋果,他們爭奪的是誰將最終定義未來人類生活方式的底層邏輯。微軟在PC時代完成了操作系統,讓微軟成為了PC時代的絕對王者。
蘋果和安卓完成了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絕對王者。
前兩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壹家中國企業參戰,更談不上有什麽建樹。中國企業在硬件上壹直做得很好,有很多世界級的手機廠商,但軟件始終是個軟肋,很容易卡住。
如今,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到萬物互聯時代,華為可以說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但是,現在還處於萬物互聯時代的初期,我們還無法知道誰會最終成為這個時代的王者。不過,我希望在接下來的轉型中,鴻蒙系統系統和中國的其他科技企業能最終贏得壹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