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教育90後,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如何教育90後,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當父母面對中國最青春的壹代“90後”時,可能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因為他們就在妳身邊,也許是自己的孩子;陌生感是因為父母往往覺得自己不太了解這些孩子。他們的思想和想法好像和父母分開了壹個世紀。面對“90後”這壹代人,父母往往會為他們的辛苦操心,但他們還是和孩子分開了,有時候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孫鴻雁在《家庭教育》雜誌上撰文指出,如果結合90後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將更有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父母眼中,90後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他們承載著家人的期望,他們的生活優於父輩,他們對新事物非常好奇,他們的成長與互聯網息息相關。他們成長迅速,被稱為“90後”。家長如何看待尚未成年的“90後”孩子?下面是五位家長表達了對成人世界“90後”的“不完全評價”。我無法理解現在的孩子,也無法溝通。偷看她寫的日記沒用,我根本看不懂。“我”不說“我”,說“E”,“謝謝”說“3Q”,最近才明白。(陳女士,45歲,孩子高壹)我家孩子像個矛盾體。他對外人熱情,對家人冷漠;他很好奇,也很愛學習,但是只喜歡在網上學習,不喜歡聽老師講課。他心裏有煩惱,願意在網上和陌生人聊天,但不告訴父母和老師。(張先生,43歲,孩子上三年級)我兒子打了三個耳洞。那天回家,他差點暈倒。他看上去仍然無動於衷。批評他的時候還振振有詞地說,他這壹代人不能活得太委屈,大人管得太多。(曹女士,43歲,孩子上三年級)我女兒很好。我不覺得她有什麽不好,只是覺得這壹代孩子壓力太大了。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和練習,我覺得孩子不開心。(40歲的王女士,孩子上小學六年級)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性格都不好,都很自大,特別脆弱。可能是因為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裏人太寵他們了。(40歲的宋先生,孩子上小學五年級)網文裏“90後”的宣言是鮮活的,笑是我們的習慣。我們喜歡跑步(網遊)、電子遊戲和小說。我們期待著上課,我們期待著假期。這就是我們——老師眼中的“倔強的胡茬子”,父母眼中的“倔強”,我們90年代的新生代。-90 & 90後區很憤怒!憤怒的人誤解了我們的崇拜。總的來說,“90後”是壹個被社會誤解的時代。大多數人認為“90後”是沒落的壹代,但事實並非如此...——聰明的小算命師在火星上寫字有什麽好批評的?我對某些東西感到厭惡。我可以選擇自己的出生嗎?在物質社會裏,我們的精神很空虛,只能在網上自娛自樂,寫壹些聳人聽聞的所謂火星人的文章。如果不允許這樣,那就真的...難道每天只能乖乖的上學放學嗎?——啊啊啊,我們這壹代人並不像大人想的那麽叛逆、冷血、孤傲、不豁達、不上進。相反,作為壹個“90後”(不太習慣),我認為我們這壹代人充滿了自信、誠實、勇敢、善良、單純,極其容易被感動和震撼。別說我們麻木了,其實我們比誰都感性。—“90後”飯盒的特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全國青少年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進行了壹項關於中國兒童發展狀況的調查,內容涉及兒童心理、價值觀、學習、休閑、消費和媒體接觸等方面。調查涉及河南等10省份46個區縣的184所學校,均為1990後出生。通過問卷分析,90後具有以下特點:特點1:自信但脆弱的90後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較高的接受度,更認可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對自我發展充滿期待。這說明現在的孩子更自信,更認可自己的價值,對未來有更高的期望。但仍有壹些孩子情緒脆弱,整天被焦慮、抑郁、煩躁、痛苦所控制,難以快樂輕松地生活。特點二:理想而不平凡“90後”的價值取向和對生活幸福的理解是多元化的。科學家、教師、醫生仍然是孩子們心目中最理想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特點三:重視維權但往往受限。雖然有些孩子想通過日記與老師和家長交流,但超過壹半的孩子並不認為這是了解他們的好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90後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他們認為這是“侵犯我的權利,不能這麽做”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認為“很高興他們有機會認識我”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特點四:喜歡學習但負擔重的孩子大多喜歡上學,上課興趣在增加,但半數以上對學歷有較高期望。雖然減負的呼聲壹直很高,但“90後”這壹代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他們的作業時間嚴重超標,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特點五:消費獨立但習慣於攀比的90後,生活水平進壹步提高,商品更加豐富,消費行為更加理性。高消費、攀比消費、盲目消費、追求名牌依然存在。特點六:媒體環境豐富但容易失控。看電視幾乎成了90後的“必修課”,排在書報雜誌之後。與五年前相比,他們花更少的時間閱讀書籍和報紙,花更多的時間看電視和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