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二級支流東樂河溝。由於自西向東的山川影響,東樂河屯進入第二松花江。全長15km,流域面積82.2km2..
——水利基礎設施完備。吉拉圖鄉水利設施逐年完善,水利建設進壹步加強。吉拉圖鄉有19座導流閘門,10座橋梁,4座涵洞。吉拉圖鄉機電井14口,小井332口。
灌區第壹泵站(哈達山泵站)位於吉拉圖鄉大七家子屯東南1.5km處。松花江左岸哈達山腳下。日偽時期修建於1943,是郭謙灌區水田灌溉供水站。配套800 kW機組6臺,每臺出水量8 m3/s..可灌溉水田26.4萬畝。
灌區第二泵站位於松花江左岸吉拉圖鄉錫伯屯北1.5km處。建於1943,是郭謙灌區水田灌溉供水站。裏面有6臺水泵,實際年抽水量達到2億立方米。可灌溉654.38+萬畝。
錫伯屯1號橋(宋寅橋)位於土屋公路上,吉拉圖鄉政府駐地東南0.5km處,跨越嵩嵩通道。該橋長74m,寬16m,荷載20t。上部為梯形橋,下部為鉆孔灌註樁4孔橋。該橋建在吉拉圖鄉錫伯屯村,排在第壹位,故命名為錫伯屯壹號橋。
錫伯屯二橋位於土屋公路上,距吉拉圖鄉政府駐地2.5km,跨越長江第二總幹渠。該橋長106米,寬16米,重20噸。為5孔橋,鋼筋混凝土結構,下部為灌註樁。該橋建於1976 10,於1979投入使用。因為建在錫伯屯,排名第二,所以命名為錫伯屯二號橋。
七家子1號橋位於七家子屯以南6公裏的土屋公路上。穿過壹條人工排水管道。該橋長40米,寬16米,承載能力13噸。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部為雙曲拱,下部為灌註樁的三孔橋。這座橋建於2002年。建於吉拉圖鄉七家子村,排名第1,故命名為七家子壹號橋。
七家子2號橋位於土屋公路上,吉拉圖鄉政府駐地東南5.5km處,跨越引江濟河工程總幹渠。該橋長105米,寬16米,自重13噸。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部為工字鋼,下部為鉆孔灌註樁的微彎9孔橋。這座橋建於2003年。因建在吉拉圖鄉七家子村,排名第二,故命名為七家子二號橋。
-適度的大氣降水。年降水量約為455毫米。
地下水源豐富。以哈達山為代表的地下水層以砂礫石為特征,透水性好。埋深20-60m,單井出水量壹般大於100t/h,礦化度小於0.5g/l,含氟量0.5-1.0mg/l,地下水類型為磷酸二鈣水類型,我國地下水系統也較多。
——地下水自流泉多。吉拉圖鄉哈達山有13個自流泉,分布在上嘎汗紮布、下嘎汗紮布、紮汗布羅格、東勒河四個村。自流泉終年流淌,嚴冬不凍。水質良好,水流穩定,水溫在5℃-13℃之間。出水量不受季節影響。由於長期的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小氣候,為動植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野生經濟植物資源:據統計,我國野生植物有400多種,包括:
食用類:黃花菜、莧菜、生菜、蒲公英、小根蒜、韭菜、草菇、地環、西天谷(線菜)、山丁子、山葡萄、山楂、山雞豆、山紅、酸塔等。
油料:蒼耳、大葉蒿、葉下珠、文冠果等。
藥材:瑞香狼毒、苦參、川芎、野大麥、蒲黃、黃芪、車前草、蒲公英、大戟、茵陳、蒼耳、甘草、遠誌、防風、地榆、草木樨、胡枝子等。
芳香劑:艾蒿、蚊草、鳶尾、菖蒲等。
纖維:蘆葦、野亞麻、披堿草等。
飼料:羊草、苜蓿、野菜、星星草、堿蓬、苦豆子、蝗蟲等。
編織:蔥、蘆葦、胡枝子、嫩枝、榆樹、香樟、胡蘆巴、各種樹條等。
觀賞類:百合、黃花敗醬、飛燕草、野生牡丹等。
-野生動物資源:狐貍、獾、浣熊、兔子、浣熊、刺猬、黃鼠狼、大眼賊、蝙蝠、鵝、燕子、野雞、水鸮、沙雉、松雞、灰鷗、白鷺、水鸛、水禽等。
魚:主要生長在松花江、我國各種排水渠道、水田、袍澤等水域。主要品種有:草魚、白魚、鯉魚、鯽魚、鯡魚、鯰魚、黑魚、鰱魚、鱅魚、丁子、白胖子、皇姑子、葫蘆、鯽魚等。還有泥鰍、泥鰍、毛蝦、米蝦、白蝦等等。
此外,還有海龜、貽貝、海貍鼠、青蛙等水生動物。1.有油頁巖加工生產的頁巖陶粒和頁巖陶粒砌塊超輕建材,每年可生產2.6萬立方米,出口省內外,供不應求。
2.有優質品牌大米,生產基地2500公頃,年生產能力1.7萬噸。
3.花生和芝麻種植面積1,000公頃,年總產量300噸。
4.河石、河砂、合成砂儲量巨大,年產量分別為20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5000立方米。吉拉圖鄉有壹個風景優美的哈達山旅遊區,位於松花江西岸。哈達山位於松原市郭謙縣吉拉圖鄉,松花江西岸,海拔185.5米。河道的斷面就像刀削斧削,既高又陡。“哈達”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險峻的山峰,因山的河側斷面高而陡而得名。乘船望去,可以看到由成千上萬塊排列整齊的巖石組成的千層破壁巖;從山上遠眺,感覺世界遼闊,風景如畫,是俯瞰松花江的最佳地點。目前,這裏正在積極建設大型水庫——哈達山水庫。水庫建成後,將成為吉林省第二個松花湖,也是松原市重要的旅遊景點。
1988鄉政府本著“依山規劃,隨水開發,保持原貌”的原則,將哈達山打造成景區,修建了便道和幾十個景點,種植了各種易成活、易生長的樹木。
哈達山全山多由風化油頁巖構成,呈紅色青綠色,高聳陡峭,形成千層破壁巖。其北側半山腰有壹洞穴,傳說為“仙女洞”。離“仙洞”不遠處是“滴水湖”。因山頂有小泉潺潺,似水壺緩緩倒水,四季不斷,故名“滴水湖”。除了這些自然古跡和景觀,沿河而上十幾裏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紅石砬子”古文化遺址,裸露著紅色的巖石和褶皺。主要遺物為鼎足、足等陶器碎片,以及墻、耳、口等各種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