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武漢拳的“黃美華菜”怎麽說,怎麽打?

武漢拳的“黃美華菜”怎麽說,怎麽打?

紅色梅花盤

正文/簡介

武漢人喝酒,喜歡喝酒的順序。這個習慣全國人民都知道。如果妳走在武漢街頭巷尾的宵夜攤上,經常可以看到兩個人圍著壹張桌子。他們把手放在對方眼前,握緊拳頭,喊出壹長串句子,同時不斷變換手勢。勝利者得意洋洋,失敗者不滿。圍觀的人或拍手叫好,或歡呼雀躍,或站起來打架,或壹起喝起酒來。男男女女,沒人看,就是熱鬧。

這是武漢酒桌上最熱鬧最舒服的壹幕。

很多人都知道,酒令大概起源於西周。以前古人玩摔鍋、射水、潑水之類的東西,大多來自文人雅士的聚會,所以唐詩中頻繁出現酒精飲料。比如李商隱寫道:“隔著春——酒,趁它暖我,我提示妳如何下註,在那裏,壹群壹群,我們在絳燈下擲骰子”,白居易寫道:“花時醉斷春愁,醉時折枝作酒屑。”我猜Lotte先生起來折了壹束花。請在餐桌上從妳們每個人那裏拿壹個。花最短的那個,不好意思,是個大白。現在武漢人玩不起那個,除非妳在自家後花園摘,不過好像沒幾個人有自己的後花園。不然壹般情況下,隨便在公園裏摘花都是要罰款的。因此,在稍微優雅壹點的場合,牙簽被用來代替。雖然聽起來,但並沒有那麽浪漫。

但在今天武漢的酒單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魏晉遊水的影子。所謂“流水”,就是幾個朋友選壹個幽雅僻靜的地方。大家按順序坐在蜿蜒曲折的水邊,壹人往上遊放壹滿杯酒,讓它往下遊流。酒杯停在某人面前,取之而飲之,而後醉或輕語或輔助,寫詩。最著名的是金雍皇帝在93年3月3日召開的蘭亭修復大會。大書法家王羲之與當代465,438+0名人在會稽山中的蘭亭寄情抒心,詩文結集。王羲之醉酒後,遠離龍蛇,寫下了《蘭亭集序》,千古名篇。當然,在民間,也有人把這簡化為只喝酒不寫詩。

武漢的酒令也有類似的規定。例如,壹個基本規則是,餐桌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參加。不管妳知道什麽樣的喝水順序,不管妳怎麽用,流水是每個人都要經過的,這是其壹。其次,為了公平和可持續,必須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出拳制勝,不留空位,跳躍,贏了就跑。這正符合《紅樓夢》中鴛鴦的壹句話:“酒令大如軍令!”。

武漢酒令的內容極其豐富。不是簡單的像北方人拿出“兩好男兒五冠軍八匹馬”,也不是蒙古西藏新疆給妳唱到妳醉。武漢的全簡JIU令,集花枝令、謎語令、典故令、劈字令、骰子令、默令、急令於壹體,頗為古風,全國各地少見。

以唐代名為“招令”的搏拳為例。武漢搏拳是國內同類酒單中最具音樂性和觀賞性的。首先,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們要讀壹首詩壹樣的詩。有各種隱藏的樁陷阱。最流行的壹句話是:“拜托,餡餅,紅梅菜!”“(Pai,treat)兩個廂壹起唱,節奏和切口對了,才能讓後面的號繼續比賽,不然比賽沒法打。以前有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麽武漢人打拳的時候每句話後面都要帶壹個“紅梅菜”?據我所知,這種拳法最初起源於武漢,已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中間加了‘紅梅菜’,是在文革後期。”武漢方言中的“才”是“沒有”、“壹般”的意思。比如武漢人說“某某是菜”,意思是妳不是酒,妳只是小菜壹碟。文革時期,壹首紅遍全國的蘇聯歌曲《紅梅》,曾唱到:“田野河流,紅梅開。“大批上山下鄉的青年唱著這首歌,奔向祖國的邊陲。多年以後,他們慢慢把武漢的壹個酒令演變成了“請,送餡餅,紅梅菜!“裏面包含了很多辛酸和無奈,但又顯得有點豁達,有點玩世不恭。

在武漢,老壹代傳下來的切口飲酒令越來越少了。現在能聽到的精彩連詞只有幾個。仔細聽,像詩壹樣。因為它來自民間,所以也帶有濃厚的市井氣息。楚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大街小巷的歌詞都帶著幾分浪漫的文藝氣息。不信妳去湖北省博物館看看。楚文化出土的兵器都是雕龍畫鳳,精美如藝術品,這是秦、兵士、殺人兵器比不了的。作為殺人的武器,秦冰的刀刃簡單,把它的審美功能降到了最低點,無形中提高了它的精神文化殺傷力。不外乎秦能統壹全國,成就大業。不過話說回來,有句老話:“雖楚有三族,忘秦必楚!”楚文化營造的浪漫文化氛圍是不屈不撓的,但也有另壹種巨大的力量。俗話說,流水不爭第壹,道法自然。

“壹竿子光溜溜的,背著米上成都。成都的姑娘愛大米,我愛成都的花。”這是古老的湖北酒令。點餐的人念壹句,誰要是趕不上,他就已經輸了,酒當然跑不掉。在古代,飲酒者必須頭腦靈活,具有壹定的文采,而且酒的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詩詞歌賦、花鳥景物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到了近代,中國的酒文化已經逐漸讓位於商業和官場,不再是當年的盛況。但我們仍能從這份流傳於湖北民間的酒單中依稀看到明末清初湖廣填川的盛況,以及湖北與四川的經濟文化交流。當時由於戰爭、瘟疫和自然災害,四川人口銳減,耕地貧瘠。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了解決四川的勞動力和糧食生產問題,清朝采取了“屯田開荒”的措施,湖北、湖南等十余省的移民陸續在四川定居,其中以湖北、湖南兩省最多。據統計,這次遷徙持續了100多年,進入四川的人數在百萬左右,其中湖北、湖南兩省的人數各占壹半。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了這段歷史,妳就知道湖北出現這樣的酒令並不奇怪。

當然,也有壹些著名的老酒單值得壹提。文革時期“東風吹,戰鼓敲,當今天下誰怕誰”明顯有知青的派頭。而“雄赳赳,氣昂昂,劉闖走進韓穎的房間,望東望西,……”則是套用洪湖紅衛兵的歌詞自娛自樂。而“江漢關的鐘是幾點,三紅四喜是兩個廣東”,與辛亥革命時期漢口的開埠和廣東、武漢政治地位的轉變有很大關系。

二十年來,武漢的酒類秩序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比如因為1983版的射雕英雄傳,武漢出現了壹個全新版本的酒單。“時間的灰燼歐陽鋒,南帝北丐洪七公。楊荊老頑童,人人都想嫁黃蓉。”它及時、迅速、準確地反映了當時人民喜聞樂見的壹些情況。近年來,武漢的酒令越來越個人化、私人化,在公共場合流傳的酒令已經很少聽到。類似於“爬樓梯,摸平臺。這麽大的壹錠銀子滾滾而來。恭喜發財。”它的源頭是武昌監獄,而“東湖的水綠綠的,我們的關系才剛剛開始。”恐怕和武漢大學的青年學生有關。

當然,所有這些酒令遊戲都只是拳擊之前的切口和歌詞。這些歌詞或委婉或鏗鏘,需要雙方都熟悉。壹人壹句的界面很常見,意思是“黃鶴樓玉帝吹,江城五月梅花落”。之後在每壹場打鬥中,絕不能離開大拇指,必須在尾巴上戴壹頂帽子,也就是這個酒單的最後壹句話。比如雙方都說“請,餡餅,梅花菜!”猜拳的過程中,壹定要加上“七巧,紅梅之盤”。諸如此類。

更近壹段時間,新娛樂改變了很多對酒的傳統認識,也改變了很多飲酒方式。現在,在酒桌之外最常見到酒精飲料的地方是各種酒吧。有日本拳、韓國拳、香港拳和臺灣省拳。比如現在最流行的《兩蜂令》,充滿童趣,據說來自香港。具體口令是:“兩只小蜜蜂,飛到花裏去,飛!”石頭、剪刀、布,然後贏的壹方會打壹個耳光,左右,同時嘴裏發出“砰、砰”的聲音,輸的壹方會做個手勢搖頭,打壹頓,喊“啊、啊”;如果猜的話,壹定要做壹個吻,做兩個配音和動作。如果妳犯了什麽錯誤,妳必須喝酒。這種遊戲適合兩個年輕人玩。有點輕浮,玩起來特別搞笑。老同誌大概是不合適的,不然妳都50多歲了,還要拍個吻戲,做兩次配音,真的很詭異。

另壹種流行的酒令遊戲不僅在武漢有,而且幾乎在全國各地都有。像骰子的789,骰子的大話(這是老遊戲),虎棍和雞蟲,撲克遊戲,每7,還有十五?二十、蛙躍、美女與英雄等。其中壹個遊戲叫“開火車”,挺有意思的。遊戲方法是,開始前,每個人說壹個地名代表自己。但是位置不能重復。遊戲開始後,假設妳是武漢人,另壹個人是上海人,妳要說:“開車,開車,開火車,武漢的火車要開了。”大家壹起問:“我們去哪裏?”妳說,“上海是開放的”。代表上海的人會馬上回應,然後說:“上海的火車就要開了。”然後大家壹起問:“我們去哪?”然後這個人選擇另壹個遊戲對象,說:“開到某某地方。”如果對方稍微猶豫壹下,沒反應過來,那就輸了。

這讓我想起了唐朝壹個叫申屠城的傳奇故事。傳說有個穿布衣的書生叫沈土成,去當縣令,大雪擋住了去路,晚上就投到茅屋裏。好客的主人煮酒準備座位,圍著火爐招待客人。浪漫天才沈土城舉起酒杯說:“我最討厭晚上喝酒,不醉不歸。”他引用《詩經》中的壹句話作為雅序。沒想到話音壹落,坐在對面的主人家女兒咯咯地笑起來,說:“這麽大的雪夜,妳能去哪裏?”說完,姑娘深情的看了申屠城壹眼,脫口而出命令:“風雨如灰,雞鳴不已。”沈土成聽了之後,大吃壹驚。他知道女生用詩經?鄭峰?《風暴》中的詩句隱藏著“妳不喜歡見君子嗎?”最後兩句話表明,女孩已經含蓄而微妙地表達了對他的愛。於是,沈土成向女孩父母求婚,結了婚。

但是,這樣的故事永遠不會發生在兩只小蜜蜂的時代。

/博客/文章/17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