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壹。據統計,目前在新加坡,每14個人中就有壹個是60歲以上的老人;到2030年,新加坡每四個公民中就有壹個超過60歲。
子女長大成家,紛紛離巢,為自己的生活打拼,只留下空巢老人。妳可能覺得孤獨無助是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寫照。事實上,新加坡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普遍活躍而幸福。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75歲的黃先生早年從事鐘表生意,經常往來於文萊、印尼、泰國、越南等地。當時士兵們壹片恐慌,他好幾次都差點逃過壹死。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得天獨厚,在貴人的幫助下才能活到今天。因為他經歷過風風雨雨和生死考驗,所以更珍惜現在的家庭生活。
結婚後,老婆辭職在家陪老公和孩子。這對夫婦省吃儉用,但他們不惜壹切代價讓孩子接受教育。他們有兩個兒子和壹個女兒。兩個兒子都是留學博士。大兒子在美國留學回國後,從事計算機行業;從澳洲回來後,小兒子在金融行業工作;我女兒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讓黃先生夫婦非常欣慰的不是孩子事業上的成功,而是孩子懂得感恩,非常孝順。
星期天,兒子和女兒都會回家看看。但是,不像我們中國的孩子,是在親人的陪伴下,領著孩子回家吃壹頓父母做的好飯。而是三個孩子輪流帶父母出去吃飯,去任何壹家有名的酒店。這些年來,孩子和老兩口幾乎吃遍了新加坡所有的名店。兩兄弟還為父親買了壹輛跑車,這樣父親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帶著母親到處兜風。所以哪裏有演出,哪裏有最時尚的東西,老兩口肯定會第壹時間知道。
平時黃先生的愛好是養熱帶魚,魚是他的好朋友。黃先生說,他喜歡這些魚整天遊來遊去,和這些鮮活的小生物相處,看著它們從容前行,優雅轉身。看著魚兒無憂無慮的樣子,我會開心。黃先生的妻子年輕時喜歡運動和旅遊,多年來壹直保持著這個習慣。孩子們長大後,至少會在外面玩半年。這些年來,兩人幾乎走遍了全世界。
現在,黃夫婦的生活來源主要靠他們早期的積蓄。孩子們每年給的錢,他們用作旅行基金。因為新加坡太小,不想做井底之蛙。黃先生說:“能出去就多出去!”即使有壹天真的走不出去,也可以像壹首歌裏唱的那樣‘收集壹點點沿途的笑聲留到以後,坐在搖椅上慢慢聊’。“所以,旅遊資金多了,他們的旅遊目的地就會更遠;年輕的時候,要近壹點。最重要的是,老兩口都喜歡“在路上”的感覺。
黃先生,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健美冠軍,現在依然英姿颯爽,依然能看到當年的風采。現在,壹家健身中心聘請他擔任顧問。談起與妻子的戀情,黃先生壹臉陶醉。原來,黃先生夫婦年輕時都是新加坡國泰演藝團的業余演員,是團裏的壹等功臣、壹號。男人愛“美”,女人愛“瀟灑”,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走到了壹起,成了壹家人。現在,黃先生和夫人都是新加坡老靈藝術團的成員。黃先生的妻子以壹首委婉的歌曲《不能愛》獲得了歌唱比賽的大獎。頒獎當天,黃老師給妻子買了壹籃鮮花,和年輕時壹樣,當眾給了壹個熱吻。
面試時,我脫口而出:“真羨慕妳幸福的晚年!”"黃先生聽了,有點不高興:"妳為什麽說我老了?什麽是老年?我才70多歲。我老了嗎?我是壹個老年人!才是應該享受幸福的人!看到我在翻看他們的相冊,黃先生無限感慨地說:“這就是人生,從頭到尾,就是壹輩子。”..."
壹個積極生活的“快樂的人”。
我在洪茂橋小區壹個公園的山坡上晨練的時候遇到了羅老師和他的妻子。據他們說,這麽多年來,除了刮風下雨,我每天都來這裏晨練。老兩口都八十多歲了,但看起來特別精神。每天早上,他們手牽手來到公園,或跳舞或做操,然後壹起去巴沙(菜場)買菜,買完菜再壹起去大排檔吃早餐。他們365天都形影不離,每天,甚至下樓買東西,倒垃圾。
羅先生過去在壹家工廠工作來養家。現在靠自己的積蓄和壹些社會保險金養老。他的兩個兒子也在工廠上班,各有三個孩子,家庭負擔較重。有時候,兒子也給父母錢,但堅持不給。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夫妻倆很恩愛,也很滿足。
羅先生和老伴還有壹個共同的愛好,就是願意做誌願者。他們是活躍的“快樂的人”。羅先生和許多新加坡老人壹樣,願意走出家門,為社會和壹些需要幫助的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通常,在教堂和社區做誌願者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之壹。第壹,幫助別人;其次,有壹種精神寄托;第三,妳可以證明妳還有用武之地。羅老師說:“只要我們的腦子、手腳還靈活,就應該多幫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有壹天我們病得不能動了,會有人來幫助我們的。因為生命的價值在於分享和關愛。”
晨練結束,也是我面試的結束。向羅老師夫婦揮手告別,看著他們手牽手的走著,不禁讓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壹種愛叫“天長地久”。
相關鏈接
●新加坡人很有良心,尤其是男人。他們年輕時生活負擔重,孩子多,工作壓力大。所以“花花公子”老公不多,也很少聽說“包養情婦”“包養情婦”的。所以他們進入老年後,夫妻關系更加深厚。黃先生是這樣,羅先生是這樣,在的千千萬萬新加坡人也是這樣。
●新加坡政府對勞動年齡的人有很多優惠政策。例如,政府將老年人填寫“老年公積金”健康儲蓄所需的金額從50元新幣減少到20元新幣;比如,對於不和子女同住的老人,他們的水電費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為了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更好地照顧老人,政府在稅收方面也有適當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