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墻菜名字的由來是什麽?佛跳墻飲食文化介紹。
菜名來源於佛跳墻,原名“福壽拳”。光緒二十五年(1899),福州官錢局的壹名官員設宴款待福建使節周濂。為了討好周濂,他讓妻子親自下廚,用紹興酒壇子盛了雞鴨羊肉五花肉鴿子蛋海鮮等10多種原輔料,文火煨制,取名福壽泉。周濂嘗過之後,贊不絕口。問及菜名,這位官員說,這道菜寓意“吉祥如意,福壽無疆”,叫“福壽泉”。後來廚師鄭春發學會了這道菜的做法,並加以改進。味道比第壹個好。鄭春發開“聚春園”餐廳時,轟動了榮成。有壹次,壹群文人來品嘗這道菜。福壽到了Xi氣壇,肉香四溢。其中壹位學者欣喜若狂,引發了詩詞。隨即念叨道:“壇上滿是肉香,佛聞棄禪跳墻。”同時,在福州方言中,“福壽泉”和“佛跳墻”的發音也差不多。此後,人們引用詩中的意思,壹般稱這道菜為“佛跳墻”。菜肴文化佛跳墻“佛跳墻”即“滿香”,又名“福壽泉”,是福州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玄泉和尚在去少林寺的路上經過福建省會福州,住在酒店,就在壹墻之隔,貴官設宴“滿壇香”。和尚聞了聞,垂涎三尺。他棄佛多年,跳墻享受“滿壇香”。佛跳墻,故名。1965和1980分別在廣州南苑和香港,以烹飪佛跳墻為主的福州美食引起轟動,在全球掀起佛跳墻熱。全國各地華僑開的餐館,經常用自稱正宗的佛跳墻菜來吸引顧客。佛跳墻,曾在西哈努克親王、美國裏根總統、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等國家元首的國宴上坐過,大受贊賞,使這道菜更加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