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驚喜地意識到,這是壹只剛出巢的鳥。院子裏有壹個鳥巢。
因為鄉下房子周圍的院墻不短,鳥還不會飛,只能從院子裏來。
況且這兩年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也在晚報的副刊上寫過、發表過散文。
我怕小鳥太小,經不起雨淋,就把它抓來,放在壹個有透氣孔的紙箱子裏,裏面放上水和米,為了養它,讓它飛起來。
誰知這鳥進了房間也不要緊,引來幾只疑似是父母長輩的成年鳥在外面,在院子裏飛來飛去,狂吠不止。小鳥聽到叫聲,也在紙箱裏煩躁地回應。
我意識到我可能是在“好心辦壞事”——這種生物本來就是野外生存的產物,所以不管風吹雨打,我都把它放回竹林下,讓它去吧!
之後,鳥兒鉆進了花叢,成鳥的歌聲暫時平靜了。
雨下了壹整夜,我還在想那只小鳥的命運。
因為,我不知道這種鳥叫什麽,成年鳥的身長只有10厘米,而幼鳥只有五六厘米,太小了。
然而,第二天早上,當我路過院子裏的地下水池時(為了小孫子的安全,這幾年這個地下水池壹直沒有灌滿水),我發現池底並排站著三只小鳥。
我趕緊掏出手機想拍張照片,但是我從壹個跑開了,只拍到了兩只鳥的“虛膜”(見上圖)。
兩天後,院子裏,成鳥在上面飛,幼鳥在地上亂飛。是成鳥在“教”幼鳥練習飛翔!
我發現兩只幼鳥居然在前屋老房子的屋檐下飛過。悄無聲息又很快,這次很清楚了(見上圖上半部分),但我再沒看過《壹箭三雕》。
幼鳥們正在院子裏的竹林、花叢、黃瓜架上練習飛翔,即將具備飛出院外的能力。
我在黃瓜架上捕捉到壹只,不知道是不是“第三只鳥”(見上圖)。
竹林裏,獼猴桃架下,因為植被茂密,看不到小鳥巢。
後來院子裏什麽都沒有了——這種不知名的、成鳥的鳴叫,壹定是外出郊遊去了。
但他們壹定會記得,我的家也是他們的家,我是壹個善良的主人。
六十多了,退休在家。我的“雛鳥”再也不回來了,院子裏的荷花還在開。
先說壹個前段時間流行的“笑話”:鳥安全了,院子安全了,微信好友安全了,中國人民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