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壹、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兒不會拿勺吃飯,他們大多是在成人過度的呵護中,習慣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他們是真的“幸福”嗎?缺少練習的機會的小朋友們,不僅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會不協調,阻礙自理能力的順利發展,而且對小朋友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極為不利。如何解決呢?家長可利用好聽易學的兒歌教會幼兒吃飯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飯,小嘴悄悄嘗,幼兒自己吃,越吃越香甜。另外,幼兒園的娃娃家區角中還提供了小動物和食物,以及大小不同的調羹,幼兒可以遊戲中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家長在家也可以在開口的塑料框上貼個娃娃頭或動物頭,在碗裏放點花生、小糖果之類的,讓他們學習用小調羹餵娃娃和小動物吃飯。 二、耐心引導,打消幼兒依賴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這樣的幼兒,會吃但不願自己動手吃,壹定要等人餵。午餐時經常會有這樣的鏡頭:壹個小朋友,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依賴心理和習慣性讓他們在這裏等著教師來餵。妳餵他,嘴張得老大,壹吃壹大口,不餵就坐那裏看。教師說壹句,才吃壹口,吃的時候也不扶著碗,吃壹口就會把手拿開歇壹歇,壹句話:吃飯真累。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和教師之間教育壹定要保持壹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大人們可以多提醒幼兒,可以坐在旁邊看著他,可以幫他把飯熱壹熱,但是,堅決不能餵他。這很重要,家長在家裏壹定要做到這點。現在隨著季節的變化,天氣越來越冷了,飯菜也會涼的很快,如果都要等著教師去餵是萬萬不行的,也不利身體的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可以讓幼兒先吃少點,再逐漸增加,直到吃完。 三、持之以恒,幫助幼兒改掉挑食的不良習慣 挑食的現象在班上是比較普遍的,其實挑食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不利於幼兒健康,請家長與教師***同配合,來改變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 1、餐前引誘,調動情緒 家長在家裏每天吃飯前向幼兒介紹壹下菜的營養價值,盡量以正面引導為主;周末的時候可以帶幼兒壹起去買菜,豐富菜的名字和簡單的吃飯,盡量讓他們每種菜都要嘗試,幼兒園裏每天的菜都是做營養分析的;在班級主頁上增設幼兒園每周菜譜,讓幼兒早有準備,家長在家再豐富壹下,鼓勵他們都去吃壹吃。 小班幼兒還處在直覺思維的階段,他們易受具體事物的直接影響,同時幼兒們都非常喜歡模仿大人。針對幼兒的這壹心理特點,重視每天飯菜到班後的誘導工作。特別是遇到幼兒不太喜歡的菜,家長用誇張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出自己對這個菜的喜歡。如“青椒土豆絲”,有些幼兒不要吃,就可以誇張地用力的聞聞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樣子。這樣幼兒的情緒壹下子就被調起來了,就會去吃這個菜,甚至還要添菜。 2、淺嘗即止,逐漸加量 不願意吃的東西擺在面前,是壹種壓力,非常影響進餐的情緒。這時對量的有效控制,有助於給幼兒減輕心理壓力,更容易接受本不願接受的食物。“淺嘗即止”是第壹步,嘗壹小口,試試味道。因為少,所以只是淺嘗,壓力相應的就會比較容易排除。這壹步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得讓他的身心慢慢的適應食物、接受食物。“逐漸加量”是壹個慢慢的過程,由少到多,大人們要有足夠的耐心進行等待。表揚得適時給予,讓他的行為及時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給他信心,感受到來自家長和教師的關心。 3、鞏固保持,獎勵肯定 點滴的進步來之不易,壹定要保持住。這時抓住幼兒“愛表揚”、“好表現”的心理,給予幼兒壹些言語上、物質上和行動上的獎勵,不但會讓他的好習慣養成,還會讓他更自信。五角星是他們的最愛,是最好的物質獎勵。家長可以在家裏設置壹個評比角,準備壹些好看的貼紙,每周記錄他在家用餐的情況,如果壹周下來,幼兒吃的好的,就可以買個他喜歡的小禮物,調動他的積極性。 4、註重幼兒進餐後的衛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提出“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他還提到:家庭教育中“嬌生慣養”是對幼兒無原則的愛,它有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這也是培養自我服務的機會。“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們在家長和教師不斷地提醒協助下,慢慢的,從“不覺到自覺”、“被動到自動”,他就能獨立去完成,漸漸地就會變成習慣。這不是壹蹴而就的事情,可壹旦養成了好的習慣,就要使幼兒堅持下去,持之以恒,促進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