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地區也有清明節祭祖的習俗,但壹般不局限於“正日”,時間相對寬泛。掃墓的習慣時間是清明節的前十天和後十天。在此期間,外出的人壹般會爭取回家過節祭祖,去親人的墳前掃墓、培土、植樹、獻紙。閩南有句話叫“清明不回家就沒有墓(祖宗)”,說明人們對清明節的重視。
在閩南的清明節,人們普遍有吃“嫩餅”的習慣。嫩餅,即祭祀墓的素菜,如炒胡蘿蔔、豆幹、豬肉、炒生蠔或其他食物,切成細絲,配以香菇、生筍、味精,撒上上海苔粉,裹上嫩餅,卷成圓卷,蘸上甜醬或辣醬食用。
中秋節
桶裝蛋糕
中秋節蛋糕也叫狀元蛋糕。餅由大到小逐級分為“狀元”、“榜元”、“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總數63個餅稱為“滿盒”。玩的時候,每人依次擲出六個骰子的彩票,以“四紅”和最高點數類推中獎,按等次取餅。
解燈謎;猜燈謎
又叫“燈謎”,有“看梅花”、“蕩秋千”、“蝦須”、“卷簾”等多種風格。事先請整理好謎語並領取獎品,然後將謎語分別貼在燈籠上。當答案命中時,執事會敲鑼打鼓報色並發獎。
結壹個“錦棚”
又稱結“燈棚”,即中秋節由南音(或其他民間藝術)自願組合,或由個人或社團舉辦的大會唱和合奏。壹般選擇在宮門、殿前或打谷場等開闊地帶搭臺,頂上遮陽,左右、後側布簾,中間雕木屏風等,十分熱鬧。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重午節、午節、夏節。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各地人的習俗都是壹樣的。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老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掛鐘造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遊各種病,戴香囊,準備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