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尋找鄉愁——故鄉的炮塔

尋找鄉愁——故鄉的炮塔

?我家鄉的瞭望塔

丁建設

蘇州墉橋夾溝鎮,自古以來就是壹個很有文化的地方。散文家張炳輝先生是夾溝人。雖然沒有深挖夾溝和埇橋文化,但他做到了最好。但是,夾溝的文化生態似乎很脆弱。如果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沒有及時搶救,我怕有壹天我們會後悔。比如那些瞭望塔逐年減少,最多只有三座!

據考證,夾溝鎮僅存三座碉樓,壹座是孫寨碉樓,壹座是龜山頭碉樓,壹座是張碉樓。那些散落在其他村落的瞭望塔,包括夾溝街上的上丁府,乃至萬琴著名的王琴塔,都湮沒在滄桑的歷史長河中,或死於戰火的烽火中,或成為破舊立新運動中的歷史必然。

“東風暖柳枝,十裏青山圍溝。”說明夾溝的歷史不僅風景如畫,青山環繞,而且賊匪橫行,尤其是夾溝的西部,山勢巍峨起伏,形成了許多山寨,無數山王。秋冬季節,它們會偷偷下山,或糟蹋成熟的莊稼,或搶劫房屋。他們不時會把大戶人家的妻女綁到山西吉才利壹帶,什麽時候送贖金,什麽時候釋放她們。如果哪個家的黃花閨女不幸被土匪抓走,不知哪壹天就會被嘍啰抓走,成為寨夫人,百姓因此對土匪恨之入骨。

那時候的永安記不叫永安記,叫莊子,賊。黃的土匪以“除石頭以外,什麽都不要搶”為武器,經常騷擾百裏人民。壹些仍然健在的老人只要提起黃就心有余悸!很長壹段時間,小偷橫行,人們很難想出對策。於是,壹些富戶在村口建起了瞭望塔,既能登高遠眺,又便於傳遞信號,居高臨下,防備“國門”外的敵人。並且挖溝建村,花大錢買長槍短炮,組成聯防村隊,日夜巡邏。

炮塔都設計在三層。壹樓用於駐軍,二樓用於存放槍支彈藥。屋頂有炮眼,配有土炮,用於觀察和防禦。建築大概有14、5米高,所有的條狀巨石都是實心的。每個建有炮塔的村莊都有自衛武器。他們白天種莊稼,晚上看家,像鐵桶壹樣護著村子,保壹方平安。後來鄰村紛紛效仿,建起了越來越多的炮塔,以至於很多村落至今還保留著張樓、離婁、王樓、馬樓、孫寨、翟偉、青龍村、下劉寨等名稱。由此可見炮塔的防禦功能有多強大!顯然,炮塔已經成為當地人民的守護神。當了望塔在這裏時,人們會感到安全,晚上會睡得很好。了望塔是壹個村莊團結的象征。有了這樣的統壹戰線,再厲害的強盜也絕不會踏足村子。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炮塔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雖然歷經滄桑,但炮塔仍在靜靜地陪伴著它的鄉親們。建國初期,在和平年代,幾乎所有矗立在村頭角落的炮塔都是作為村級政權的辦公場所,角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那些“國有”村幹部下鄉收催種糧,把瞭望塔當壹站。他們在風雨中來來去去,只有到了這裏,才能找到溫暖如家的港灣。當他們經過壹天的辛苦勞作,從遠處看到高高的瞭望塔時,他們看到了希望,獲得了信心和力量。炮塔成了黨和政府上傳的宣傳站,承載著打通“最後壹公裏”的功能。之所以選擇角樓作為辦公地點,是因為建國之初,國家壹窮二白,壹切都處於急需狀態,根本不可能花錢建設村部。於是炮塔的作用被凸顯出來,被認為是古為今用,別無選擇。

孫寨炮樓位於孫寨村中心,坐北朝南,毗鄰南北魯管路。炮塔前是壹個比較開闊的村落廣場,是村民聚會討論的地方。炮塔是孫寨地區最高最好的建築。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父母曾經帶著我和當時只有壹歲的妹妹在孫宅的炮樓裏住了壹年多,在村民的幫助下熬過了饑荒。那時候妹妹還小,但是很懂事,很討喜。她經常從壹個雇主換到另壹個雇主,交了許多好朋友。後來,隨著父親工作的變動,我們壹家回到了老家...所以孫宅的瞭望塔,至今仍是姐姐念念不忘的鄉愁。

今年春節期間,我抽空去了趟孫宅,看了看孫宅炮塔,隨意拍了幾張照片,還實地考察了炮塔內部。從外觀上看,炮樓沒有任何損壞的跡象,但建築內部已經破敗不堪,樓層之間的隔斷梁已經脫落。如果不及時修復,不僅是安全隱患,還有倒塌的可能。

龜山頭炮塔位於夾溝鎮黃山村,東山頭村十字路口。建設標準和質量高。由於它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貢獻,村民們對它愛護有加。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很少有人敢碰它。後來村裏需要土地建學校,建村莊,造橋修大門等。,但村幹部就是克服困難,盡力保護。從而成為炮塔文化的歷史遺跡,讓遠方的遊子有了壹份鄉愁,也為古老的龜山頭增添了幾分神秘,更具人文氣息。壹些去大五六、鎮頭寺旅遊的城裏人路過這裏時,都會忍不住停下來拍個照,才願意離開。

與孫寨和龜山頭的碉樓相比,位於夾溝鎮東南的張也有壹座碉樓。由於地處偏僻,這裏的瞭望塔相對不為人知,外人很少知道這裏藏著壹件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幾年前,當我路過張時,我看到它仍然完好無損地站在路邊,像壹只捉到惡魔的鐘馗,忠實地保護著村民的安全。

據說有瞭望塔的村莊壹般都有寨子墻,就像有瞭望塔的城市有堅固的城墻壹樣,所以只有瞭望塔和寨子墻連在壹起,才能形成壹道易守難攻的堅固屏障。瞭望塔和村莊的城墻,再來壹支不怕死的自衛武裝,也算是銅墻鐵壁了。據長輩說,我老家以前有個炮塔,還有個又高又長的圍墻村。是十裏八鄉有名的和平模範村。只是角樓沒那麽高,莊上姓吳的人比較多,吳姓又是黃姓,所以村裏就叫吳小樓子。至於寨子墻,毫無疑問,因為直到現在,老年人仍然稱李莊為寨子!至於吳小樓子的瞭望塔是什麽時候消失的,爺爺活著的時候沒說,我也沒問。現在沒人知道我再問。

春節前夕,蘇州著名作家徐匯來到家鄉講學,從山川河流、方言、服飾、婚喪習俗、風土人情、民歌農諺、交通運輸、農耕傳統等方面回答了什麽是鄉愁的問題。他聽了之後,收獲很大,受益匪淺。

我覺得真正的鄉愁,應該是那些稀有的、日漸減少的歷史遺存,或者說文化遺產。家鄉除了炮塔,還有那些漸行漸遠的老井、老屋、古橋、古樹等等。雖然不是稀世珍寶,但卻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人的無價財富。留住他們,既留住了幾代人的鄉愁,也留住了優秀的傳統,傳承了人類文明,對國家和人民都是莫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