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旅遊要帶土特產?現在物流行業很發達,很多物資銷往全國各地。為什麽要帶土特產?其實就“平衡點”的體驗來說,地方特產有時候真的和其他地方賣的同名產品不壹樣,差別很大。比如內蒙古草原上的羊肉,全國幾乎所有超市都有賣,但是和草原上吃的差不多。我不知道為什麽。“平衡點”在上海、海南、北京都嘗試過,效果都很壹般。其實不僅僅是它。原因就不討論了。內蒙古的蒙牛和伊利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公司,技術和配方應該是壹樣的。有人說總廠的產品好吃,當然也不排除心理原因。其實這就是帶著土特產旅遊的心理優勢。總覺得從當地帶回來的東西肯定更好。妳怎麽想呢?
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來看看哈爾濱能帶來的土特產:
哈爾濱香腸是壹絕。它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俄羅斯在東北建廠,原料是東北特有的豬肉。加上他們獨特的配方,壹下子就成了品牌。後來被日本人控制了壹段時間。解放後,它經歷了國有企業、合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興衰。唯壹沒有改變的是配方和味道。如果妳不吃香腸,妳很可能會被嘲笑。
俄羅斯當地的大理巴:和臘腸壹樣,東北靠近俄羅斯的東北大理巴,其他地方也有賣。不知道是不是原料的原因,味道和當地真的不壹樣。“平衡點”曾經在哈爾濱的俄羅斯品牌大理巴,呼倫貝爾的滿洲裏,興安盟的阿爾山等地品嘗過,確實不壹樣,特意帶回家對比,雖然外觀包裝壹樣,味道不壹樣,但是值得贈送。
哈爾濱啤酒:不知道是不是水的原因。我在哈爾濱喝的啤酒和在青島喝的青島啤酒,和我在其他地方買的產品幾乎沒有區別。感覺外面賣的都是本地生產,打著品牌名賣的。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另外,我不能帶更多的啤酒。就帶壹些回去給親戚朋友嘗嘗。太重了。
除了食物,其他物品全國各地都能買到,那些東西差別不是很大,也沒必要。旅遊重在體驗。其實現場體驗才是最好的。所以每次去“平衡點”的壹個地方旅遊,總是吃當地最便宜的小吃,從不去“反地域消費,草原吃海鮮,南方找蒙古羊”,旅遊體驗總是不錯的。
妳怎麽想呢?如果有什麽好的旅行經驗,歡迎留言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