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困了睡覺,餓了吃飯,似乎是每個人基因裏帶著的動物直覺本能。所以,這個問題似乎有些幼稚可笑。
但如果深究,每個人知道身體餓了要吃飯,卻未必知道如何健康飲食。
對於吃飯,總是有太多的借口。比如冠冕堂皇的饞嘴用沒事不可辜負來搪塞,實際上就是管不住嘴,饞嘴;比如幼年時期成長環境養成的胃口,喜歡油炸、主食,不喜歡蔬菜水果和膳食多樣化等;還有因為減肥減重節食,采取近乎虐待自己身體的方式,以至於極端的發展到厭食癥;還有的職場人士,因為中午太忙或者時間短,早上中午湊合隨便吃,晚上大快朵頤然後窩在沙發和床上增肥;更別說,有的人常年出差,飲食不規律等等。
2,也有的人,懂得健康飲食常識,講起養生來頭頭是道,卻是行動上的矮子,每每自己犯戒然後自己原諒自己。或者是自律性不強,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堅持。
如何吃出營養,吃出健康,還真是壹門日常養生的大學問。曾經在電視劇中看到過,到道觀河寺廟裏的養生培訓班,實際上就是管住壹日三餐和讓身體休息放松。比如,壹口飯需要小口在嘴裏咀嚼24次或者36次,才能咽下;給的飯量較少,但是搭配合理等。
管不管用?如果堅持下來,有可能管用。如果只是在培訓班上堅持,回到世俗社會依然故我,恐怕也沒有什麽用。
這裏面有個心理認知失調的問題。就像電視劇裏的人,覺得這樣的飲食培訓班是燒錢的笑話,沒有當成飲食自我習慣培養,追求這樣飲食養生後面的道理,自己認知就不認同。到後來返俗,行為上就必然不會長久堅持。
3,如何提高好好吃飯的認知,是解決心理失調現象,提高行動自覺性的重要途徑。妳需要了解越來越深入的飲食營養知識,不斷更新;妳更需要學會傾聽、體會自己身體的不同反應,學會飲食吃飯不僅僅是幫妳終生管理控制體重,還可以讓妳吃出健康,吃出每頓飯的愉悅。
不像有的人,情緒差的時候,用放縱自己暴飲暴食來填補空虛。研究顯示,留心每壹頓飯的飲食方法,充分體驗和享受吃好每壹頓飯,不僅可以管理控制體重,而且可以減少負面情緒,可以建立與所吃食物的良好關系,以前所未有的多重方式來滋養妳的身體和心靈。
比如,在吃每頓飯前體會“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妳就會對食物產生敬畏的感覺,從而提升境界。就像電視中看到,西方人在吃飯前總是感恩上天的恩賜,也會產生敬畏的感覺。
我們有時候吃飯太隨便。比如以前有的地方農村陋習,吃飯女人不能上桌;有的時候,家人沒有坐齊就自顧各吃,不管別人,也不管做飯的辛苦。
從這個方面來看,吃好每壹頓飯,裏面還有家風和文化。
What is mindful eating?
用心吃飯,就是好好吃飯,就是在吃飯時候就是吃飯,不要心無旁騖。
有次去法國,在當地餐館吃了壹頓正宗法國大餐,每人好像50多歐元,也是第壹次吃蝸牛配法國幹紅。印象最深的是吃飯時間,壹道道菜上得特別慢,旁邊還有廚師和導遊在碎碎念,告訴我們吃飯要慢下來,要享受食物入口消化的過程。等到這頓法國大餐吃完,時間已經過去三個多小時。當時真是有點懷疑是不是導遊故意拖延時間,現在想來是給了壹個機會享受法國人慢慢吃飯的文化。
都知道地中海飲食有益身心健康。營養學家註意力集中在食譜結構上,比如少油、多魚類和蔬菜水果堅果等。意大利地中海飲食的另外兩個方面卻容易被忽視,就是意大利人也喜歡慢慢吃飯、享受吃飯的過程,是典型的用心吃飯。另外壹個因素,就是意大利地中海人喜歡吃飯的時候三五好友社交。用心吃飯和社交活動,對於人的身心健康,與飲食結構合理同樣重要。
如果妳想了解妳的身體對不同食物的反應,妳需要學會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用心傾聽包括,對於食物入口之後發生了什麽需要了解,需要了解入口之後妳的心態,妳也需要關註飲食環境。
也許,妳需要關註即將入口食物的時間表:食物從哪裏來?菜市場新鮮的?冰箱裏的?怎麽在廚房裏做出來的?入口之後如何經過妳的消化道分解消化,變成補充身體的能量和營養?
也許妳需要關註吃飯的動態過程,例如當妳在吃下壹頓特殊的美食時候,或者是食物以壹種特殊方式制作的時候,妳的身體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
當妳充分傾聽身體對食物反應的時候,妳不僅是將註意力集中在味覺、嗅覺、視覺、觸覺和聲覺上面,而且還會體驗到身體產生的微妙變化、情緒的變化和食物入口觸發的身體變化。
通過逐步訓練這種用心吃飯的意識,妳可以逐步體驗到不同的食物是如何影響妳的身體、心靈,如何日日滋養滌新妳的人生經歷。
妳也許會會發現,吃某些食物會讓妳疲乏無力,而另外壹些食物則會讓妳精神煥發充滿能量。或者妳們慢慢體會到當妳焦慮的時候,某些特定食物會讓妳釋放壓力;而當妳悲傷的時候,妳會暴飲暴食。
慢慢訓練自己學會用心吃飯,就是簡單壹句話:用心傾聽自己的身體的反應聲音,學會和修煉用心吃飯,然後采取行動用心吃號每壹頓飯,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
如果妳接受了用心吃飯的理念,妳會慢慢在日常吃飯的修行中體會到用心吃飯的超級好處。有七個練習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來聯系好好吃飯的策略,可能對妳有所幫助。
1. 用心關註平日裏視而不見的與食物有關的事情,Mindfully explore your food issues
壹些著名的膳食營養專家,比如Shira Lenchewski就總結認為人們往往會具有5個關於食物不好的習慣,大多數人有其中壹部分,少數人全部都具有。這些不良食物習慣是:
第壹是涉及到信任問題,表面上看是相信擺在面前的食物都是對自己有益的,想吃就是身體需要,都是對自己健康的,擺在面前什麽食物就吃什麽食物,擺多少吃多少;潛意識裏實際上是妳沒有自己控制飲食的意識,也沒有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食物和能量營養的概念;Having trust issues (you just can’t stop yourself from eating)
第二是在飲食選擇上自己是個隨便者,吃什麽都行,由著別人做主。實則是自己沒主意,不知道吃什麽好,那就顯得隨和壹點,隨大流吧!Being a “pleaser” (you cave in to other people’s food choices)
第三是害怕健康飲食枯燥無味。認為健康飲食就是不吃肉、清淡,覺得了無生趣。Fearing the mundane (you think eating healthy would be way too boring)
第四是過度控制飲食,特別註重細節。有的明星為了減肥控制體重,據說每天吃多少克米飯、多少克蔬菜水果等等。Craving control (you beat yourself up for tiny diet “mistakes”)
第五是飲食營養日常每頓飯上長期堅持的事情,不是想起壹陣減肥就不吃,減下來之後有報復性狂吃海塞,冷熱不均。Having a hot-and-cold pattern (you yo-yo diet and quickly go from “all in” to “all out”)
按照這五個飲食習慣,對號入座,妳中招了沒?
通過自我了解妳的飲食習慣,妳可以深入探索這些飲食習慣背後的原因、導致的後果、對身體產生的影響,然後制定日常行為策略做出改變。
例如,如果妳喜歡控制日常飲食,妳可以對自己稍微寬容壹些,不要對自己如此行為苛刻要求;如果妳是壹個隨和的人,妳可以練習如何有勇氣拒絕不想吃的食物,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與朋友聚會的時候自己挑壹個喜歡喝健康的餐館;如果妳認為堅持控制日常飲食枯燥無味,妳可以買壹本新的烹飪書籍,照本宣科練習做壹些新的菜譜,在嘗試壹些新的烹飪方式的同時,又烹調出健康營養的食物。
2. 戒掉不健康的上癮食物Remove addictive foods
當妳分心註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妳很難把註意力集中到任何事情上。低頭玩手機的時候,妳很難註意到其它;工作單位壓力山大,妳就很難關註妳的家庭瑣事;同樣,妳對上癮食物的沖動渴望,也會讓妳不能把身心關註到健康食物上。
當妳沈迷於上癮食物的時候,妳會錯失了從妳身體裏發出的信號。巴西足球巨星羅納爾多對可口可樂飲料上癮成迷,結果身體發福變成肥羅納爾多,狀態江河日下,成為巴西球迷千夫所指。
食物上癮有多種,肯德基快餐、糖、咖啡和酒精、有時牛奶、碳水化合物和巧克力都可以讓人上癮。上癮的食物對身體發出特別強烈的信號,甚至於掩蓋了真正的饑餓、營養不良和食物不耐性。當羅納爾多坐在餐桌上的時候,他聽到的只有壹種聲音:可口可樂!可口可樂!
如果妳能夠戒掉這些上癮食物,比如垃圾快餐食品,妳才開始渴求壹些原來從未預料到的東西。比如戒掉垃圾快餐食品後,妳的身體慢慢渴求水果哈密瓜、蔬菜菠菜和牛油果等壹些富含鉀的食物。
慢慢地妳會體會並鑒別出妳的身體真正需要的食物是哪些,然後在知道了身體需求之後再去尋找或者作出這些身體的需要食物,這個過程會創造出壹種神奇的經歷,用心吃好每壹頓飯。
3. 準備做飯前先讓自己身心寧靜下來Prepare for each meal by calming the body
如果回家帶著壓力和怨氣,妳身體的聲音也會扭曲,做飯也做不好。
壓力還可以讓妳身體消化道的消化過程不受控制,導致身體的反應異常。在這種情況下,妳也許很難以確定妳的身體真正需要什麽樣的食物,不需要什麽樣的食物,這也許為什麽回家做飯前壹定要讓自己平靜下來如此重要的原因。
讓自己在做每頓飯前平靜下來,可以做幾個深呼吸。如果是做晚飯,可以同時播放壹些舒緩的音樂,壹邊做飯壹邊做壹些深呼吸。如果實在來不及,需要在道邊買壹些快餐外賣,也可以在當妳邁出車門之前做幾個深呼吸。
上面提到電視劇中的用心吃飯,用心為自己準備飯,真的可以作為壹種修行儀式。當然是圍繞食物進行,簡短集中在食物方面的簡單冥想。
特別提醒:發呆別忘了關火。
4. 在吃每頓飯前稍微有個停頓,不要壹上桌就狼吞虎咽不管不顧Pause before beginning each meal
首先是對做飯者的勞動表示尊重,最好坐到壹起再吃。另外就是對自然的敬重,食物來之不易,走了多遠才到餐桌。
還有壹個就是,這是修煉用心吃飯的好機會。妳可以在嗅到飯菜香味的時候,體驗妳的饑餓感覺。研究顯示,人的饑餓感覺可以對身體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讓身體神經信號機能得到鍛煉。
當妳坐在餐桌面對食物的時候,妳可以稍微捫心自問妳現在體驗到哪種饑餓感覺:
眼饑餓感覺,妳看見妳想好次的飯菜了嗎?Eye hunger: Did you see food and then want to eat?
鼻子嗅覺饑餓,妳聞到想吃的飯菜香味了嗎?Nose hunger: Did you smell food and then want to eat?
耳朵饑餓感覺,妳聽到炒菜煮飯的聲音了嗎?聽到食物口中咬化的聲音了嗎?Ear hunger: Did you hear food cooking or being eaten and then want to eat?
口腔饑餓感覺,妳的味蕾品嘗到食物的味道了嗎?Mouth hunger: Did you taste food and then want to eat more?
胃部饑餓感覺。妳的胃部感覺空了嗎,發出咕咕聲響或者腸鳴了嗎?Stomach hunger: Did your stomach feel empty or growl and then you wanted to eat?
心靈饑餓的感覺,妳意識到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妳需要為身體提供點特殊的食物了嗎?比如,今天是入夏,需要吃涼面嗎?Mind hunger: Did you realize it was a certain time of day or think that you “should” eat more of a particular kind of food and then want to eat?
情緒饑餓的感覺,妳感覺到悲傷、孤獨或者焦慮,妳需要補充點什麽食物?Emotional hunger: Did you feel sad, lonely, or anxious and then want to eat?
身體細胞饑餓的感覺,妳的身體內部有沒有壹種特別渴求的食物,妳為此做好準備了嗎?Cellular hunger: Did you get an intuitive craving for a specific food and then want to eat?
比如,妳嘴巴饑餓可能需要那些易碎食物在口腔裏嘎吱作響,妳的心靈饑餓可能需要綠葉蔬菜。當妳能夠真正地覺察到這些不同類型的饑餓感覺時候,妳才慢慢會知道如何去滿足這些饑餓。妳可能會發現,當妳嘗試去處理經歷的某種類型饑餓的時候,妳可以達到妳所追求的那種滿足。
5. 用心吃好每壹口飯Be mindful about each bite
不抗拒,不忽視,敞開胸懷接受自己身體在吃飯時發出的信號,用妳身體所有的感覺把註意力集中在每壹口飯上。
妳可以體會,這口飯是涼是熱?是風味好的還是甜的?是脆的還是軟的?甚至於可以想象像壹個美食家那樣,從那壹口中體驗出具體的香味。
還可以問自己,食物中有香草還是辣椒?有沒有加糖或者加鹽?食物中還包含哪些作料、材料?
然後,妳可以探索由食物帶來的情緒變化。不同的食物,可以帶來人體不同情緒的變化。比如,吃苦瓜可以去火降燥熱,吃水果可以讓人心情舒緩。慢慢地我們就可以學會用特定食物來調節和產生特定情緒。
所以,妳可以在吃飯前提問:吃這些食物可以產生什麽情緒?幸福感,平靜感覺,激動、滿足還是焦慮、憤怒、悲傷、孤獨、羞恥或者是罪惡感?
如此深入追究下去,妳也許會發現更多神奇的東西。
6. 吃飯到中間半飽時候嘗試有個小停頓Pause sometime mid-meal
吃到半飽的時候,可以稍稍有個停頓。因為這個時候,先前吃下的食物已經到達身體的胃腸消化道,開始進行消化。
通過簡短停頓,妳可以體驗妳的身體是如何接受這些食物。註意體會胃部翻滾、出汗、疲倦、鼻塞、麻刺感、雞皮疙瘩,或者其他的身體癥狀。有的人,再吃麻辣火鍋的時候,時壹定要流鼻子水的。
然後,看看妳的胃部饑餓感覺。妳感覺飽了嗎?妳的身體還想繼續吃嗎?妳是否還需要滿足其它的身體饑餓感覺?嗎
這些問題沒有對錯之分,主要是為了覺察到妳身體食物的消化過程,加深了解飲食習慣和飲食經歷。
這也是減肥減重的壹個關鍵環節。有的時候,吃得過快,停不下來,等到吃多了再去後悔就又晚了。
7. 飯後養成用心反思的習慣Reflect mindfully at the end of your meal
壹旦妳決定不吃了,飯到中間,或者是盤子已經空了,或者是已經給身體塞進去了大量食物(妳給自己找借口,這頓好的多吃,下頓飯不吃了),飯後用點時間反思這頓用餐的經歷。
妳可以嘗試問自己上述提到的八種類型的饑餓感覺 (eye, nose, ear, mouth, stomach, mind, emotional, and cellular) 是不是已經得到了滿足,哪壹種還沒有實現滿足?然後用心或者用紙草草記下每頓飯沒有被滿足的饑餓感覺。
然後再額外花上幾分鐘反思壹下這些沒有被滿足的饑餓感覺。嘗試問壹下,妳的身體需要什麽來滿足這些饑餓感覺。也許妳沒有答案,但是如果妳開始規律地傾聽身體的聲音,妳大概會慢慢掌握壹些趨勢性的東西。冬天要補,夏天要敗火,秋天當防燥,春天當生發等等。
當妳慢慢收集這些理念,慢慢就會體驗到在每頓飯中增加滿足感和充實感。
學會傾聽自己身體對食物的反應,需要自己付出壹些努力,需要有意願去嘗試、覺醒、開放和接受。需要時間和註意力來進行修煉,也許妳沒有時間在做每頓飯時都播放音樂,不可能註意到所有八種情緒,也不可能每壹口飯都左思右想,但方向是不錯的。
存心吃好每壹頓飯,留心吃好每壹口飯,關註食物取材和加工、消化、反應的過程,妳會慢慢享受到吃飯的過程。也許,用心吃飯這樣塵世中的日常修煉,也許會不斷滋養妳的身心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