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

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起源於漢魏時期。南北朝《荊楚年間物語》壹書載:“正月初壹雞鳴,庭前放鞭炮辟邪。”據說在古代,住在山區的人經常患寒熱疾病,在當時被認為是邪靈。因此,為了壹年的安全,他們在農歷大年初壹用火焚燒竹子,發出巨大的噪音,趕走了山鬼。因為最初的煙花是燃燒竹子,所以被稱為“鞭炮”。春節放鞭炮的傳說,是為了趕走“年”獸,代代相傳。在古代的東南沿海,人們經常受到壹種叫做“年”的兇猛野獸的襲擊。每到除夕,“年”就會從海裏冒出來,闖入附近的村莊,傷人吞畜。人們稱之為“年獸”。在除夕之前,人們會躲在深山裏躲避“年獸”。除夕夜,村裏的人又出門躲避“年獸”了。這時,村裏來了壹個從農村逃出來的生病的老人。他由村裏的壹位老婦人照顧,並得到了食物和衣服。老人聽說了“年獸”的故事,答應老婆婆幫他們趕走作為回報。他用紅紙蓋住老婆婆家的院門,點了許多火。這時,“年獸”又來到了這個村子。看到別的家沒有燈,他來到老太太的院子,看到裏面有燈,就推門進去了。就在這時,老人點燃了院子裏的竹子,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用鍋鏟敲打著銅盆。“年獸”看到滿院子的紅光,聽到“劈裏啪啦”的聲音,頓時嚇得渾身發抖,狼狽而逃。從那以後,它再也沒有出現過。村民們聽說這件事後,欣喜若狂,紛紛穿上新衣,互相裝飾祝賀。驅逐“山魈”俗稱“大年初壹”,人們早起放鞭炮。據說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代深山裏壹種兇猛的獨角鬼,但它最怕噪音,所以人們用燃竹的爆炸聲把它嚇跑,然後用紙筒做成,也叫爆仗或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