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學習剪紙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中國剪紙在世界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剪紙,熱愛剪紙藝術,尊重和傳承剪紙文化。這種藝術來源於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在不同的地域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欣賞浙江樂清的細線剪紙、廣東佛山的銅錫箔剪紙、雲南的佛教剪紙、河北蔚縣的點彩剪紙時,同學們為祖國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而自豪。學生在欣賞“細紋”雕刻技法時,驚嘆於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深深贊嘆他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
第二,學習剪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在歐美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稀釋下,學生們對剪紙藝術感到陌生和疏離,在“婚禮”習俗中,剪紙藝術隨處可見。可惜我們的學生在欣賞的時候,只會看到“熱鬧”,不知道“門道”。因為他們不知道,中國剪紙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虛假的矯飾、比喻和諧音來傳達感情和感受,以滿足世俗的願望。比如把金魚割得滿池都是象征從此幸福美滿,把切棗、桂花、蓮子比作早生貴子,切瓶、戟、編鐘、馬鞍象征平安吉祥喜慶。如果欣賞浙江剪紙,會進壹步促進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浙江剪紙在溫州樂清的“細線”刻紙中最為著名,當地人把這種細線剪紙稱為“龍舟花”。龍舟花的圖案千變萬化,精美多彩。幾十種圖案交織在壹起,層次豐富,疏密有致。樂清剪紙以其婉約細致的風格展現了江南的獨特魅力,與北方粗獷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通過對剪紙的內容、表情、思想感情的深入了解,學生在欣賞各種剪紙時,會用藝術的眼光來評價她。
第三,學習剪紙有利於磨練學生意誌,培養認真細致的學習精神。
剪紙藝術學習是壹種生活藝術教育。她運用本民族占主導地位的藝術形式語言,結合越來越廣泛的生活表現形式,更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生活和身心發展。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條件優越,這是有好處的,但也有心理缺陷,比如“傲嬌”,關心他人,缺乏合作精神,不主動接受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教學生剪紙時,發現學生在做難度略高的作業時,會感到厭煩和煩躁。針對這種現象,我引導學生從簡單易行的內容入手,逐步培養學生耐心的學習習慣。壹段時間後,再做更復雜、更難的作業,進壹步掌握壹些技巧,壹步步樹立信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難,達到磨練學生意誌、培養毅力的目的,大大降低學生的女人味。
通過剪刀和刀子的使用,學生可以掌握壹定的切割和雕刻技術,並達到巧妙的效果。最後,學生明白學習任何藝術都需要毅力和努力,而毅力和努力往往是由堅強的意誌支撐的;壹份汗水,壹份收獲,藝術沒有捷徑,讓學生不僅學會剪紙,更要學會做人,為以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