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公立醫院的飯菜不僅親民,甚至比醫院外面的小餐館還要低。真的是“公共食堂”。
比如朝陽醫院的食堂,提供20多種菜品,價格從3元到7元不等,主食約1元。記者從食堂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送餐到病房的小吃裏最便宜的菜是6元到8元不等,還有套餐,標準是10元。
在積水潭醫院,記者和同事的壹個朋友點了西紅柿炒雞蛋(7元)和辣椒肉絲(10元),再加兩碗米飯(1元),人均花費不到10元。
在中日友好醫院食堂,記者看到,炒菜價格從5到14元不等,壹份從餃子到8元,壹份從米飯到炒面到6元。在協和醫院,患者的治療餐費以糖尿病患者為例。壹天的總餐費是17元,早餐3元,中晚餐7元。
雖然公立醫院就餐價格有差異,但是如果在他們的食堂吃三餐,每天花30元左右就夠了。
——記者手記:妳為什麽把病人拒之門外?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壹件大事。如果妳是住院病人或者病人家屬,必然需要去醫院食堂。而且醫院作為醫療機構,每個科室都有自己獨特的壹套消毒衛生。為了防止病菌傳播和“病從口入”,醫院食堂管理嚴格,所以飯菜質量總體上讓人放心。
如果醫院只對內部人員開放,不接受“外人”,長期陪床的患者家屬每頓只能去醫院周邊的餐館吃飯,但醫院周邊的小餐館衛生似乎不值得信任。
本次調查走訪了這些醫院,記者選擇的都是“飯”。在壹些醫院被拒之門外後,難免有點抑郁;如果能走進醫院食堂,不管病人醫生護士,我們坐在壹起,吃壹頓熱氣騰騰的午飯,全身都覺得溫暖。
封閉式食堂也有自己的考慮——為了保護員工,可以防止交叉感染,減少很多麻煩。但這些顧慮,對於醫院來說,似乎並不是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
比如食堂對外開放的中日友好醫院,就有明確的標識:“嚴禁穿病號服、工作服進入食堂。”協和醫院教學樓職工食堂門口,貼著“穿白大褂禁止進食”。
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絕對無菌的餐廳。只要堅持對餐具和就餐環境進行嚴格消毒,就能真正落實“無病號服、白大褂”,對會通過胃腸道傳播疾病的患者實行單獨配餐。做到了這壹點,在醫院食堂吃飯被傳染疾病的概率不會比在其他餐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