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中國餐桌禮儀和西方餐桌禮儀有什麽區別?

中國餐桌禮儀和西方餐桌禮儀有什麽區別?

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

筷子、刀叉是中西方餐桌禮儀最基本的區別。筷子起源於有竹子的地方。我國北方多樹,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所以竹木成為筷子的原始材料。

刀叉的出現比筷子晚很多。刀叉最初的起源與古代歐洲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身帶著刀,把肉烤好切下來吃。15世紀前後,為了改善飲食姿勢,歐洲人使用雙尖叉,18世紀才有了四尖叉。

2.座次:中國壹般是客人全部到齊後才入座,座位按輩分順序排列。座位是“敬東”和“朝門”。

在西方,壹般來說,離門最遠的面對門的座位屬於女主人,對面是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壹個嘉賓座位,壹般是男士,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個嘉賓座位,壹般是主賓的夫人。西方國家以女性為主,講究紳士風度。

3.餐桌上食物的擺放:中餐壹次性上桌,大家分享所有食物。在西式用餐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壹套餐具,壹盤菜在另壹盤菜之前吃完。

在食物要求上,中國不需要客人吃完所有的菜,而在西方,主人自己吃完是壹種禮貌和對主人的尊重。

4.中西方都註重正式宴會活動的座次安排。中國人傳統上用方桌和圓桌招待客人。門對面,座位在兩邊。招待客人時,老人、客人或地位高的人坐在座位上,男女主人或客人坐下,其余客人按順序坐錯座位。

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後按男女客人和普通客人的順序排列座位,即男女交替排列,以女主人的座位為準,客人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客人的妻子坐在主人的右上方。註重“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會表現出對女性的熱情好客。

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第壹是尊重,第二是時間;中國最重要,其次。在西方,右是最重要的,左是其次的。

5.中西方餐桌禮儀最根本的區別是中國餐桌上的喧鬧和西方餐桌上的安靜。餐桌氣氛的差異,中國餐桌動,西方餐桌靜。

中國人坐在餐桌上,聊個沒完,互相夾菜,勸酒,盡情享受山珍海味。只有這樣,主人的熱情和真誠的興趣才能體現出來,餐桌上的熱鬧反映出食客們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體現出中國溫暖的大家庭、和睦的鄰裏、中國人團結的“和”。

西方人壹坐在餐桌上,就專心安靜地切自己的菜。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如果湯過熱,等稍微涼壹點再吃。不要用嘴吹。吃飯的時候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

吃飯的時候可以和客人聊,但不要只和幾個熟人聊。如果不認識左右嘉賓,可以先自我介紹壹下。別人談話時,不要插嘴。把音量保持在對方能聽到的水平。嚼食物不說話。即使有人和妳說話,也要等妳咽下食物後再回答。

中西方在餐桌禮儀上存在差異,這與中西方的環境和文化背景有關。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多樣的文化增加了互補性和兼容性,相互學習,增加了文化交流,使雙方的文化不斷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