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
粽子歷史悠久,最初是作為祭奠祖先和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小米(北方產)做粽子,稱為角粟。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味道上來說,粽子可以分為鹹粽子和甜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有影響、最廣泛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並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紮五色絲線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征五行的藍、紅、白、黑、黃五種顏色被認為是吉祥的顏色。端午節時用五色絲線紮手臂曾是壹種流行的節日習俗。傳給後代,它發展成為許多美麗的裝飾品,如長壽縷,長壽鎖,香囊等。,其制作日趨精美,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端午節壹定要回娘家嗎?
在古代,從唐朝到清朝,端午節是走親訪友和互贈禮物的好機會。
端午節,女人要回省親,就是回娘家,老婆回娘家,老公五月初六要去接,不可能空手去接。
傳統上,端午節,女兒回父母家探親,家人喝男黃酒,備艾葉、菖蒲、大蒜,比賽、擊球、揮桿,用雄黃給孩子塗脂抹粉,佩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端午節創造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壹筆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