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讀過幾年師塾,先後在故鄉農村中小學任教語文三十余年,1981年7月在老家附近的壹所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崗位上退休,那壹年我已經在他班上讀完了初中,去另外壹所農村高中讀書去了。記得我剛剛跟著父親讀四年級的時候,我剛滿11歲,我和父親住到壹個既是辦公用房又兼臥室且不到9平方米的小房間裏,晚上坐在煤油燈下同父親壹起看書學習。
父親備課很認真也非常投入,有時候看到父親用老先生教學生念古文的腔調讀完整篇文言文,我聽後忍不住笑。看到父親戴著老花鏡,嘴裏念著文言文,用蘸著墨水的蘸筆熬夜在備課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好幾頁,第二天手持教鞭,擰著做好板書的小黑板,來到課堂裏,有時候壹上午給我們連上兩節語文課。父親講解語文的態度十分認真,有時候為了講解壹個古漢字,總是背著《說文解字》的內容給我們講解其中的含義,讓我們記憶猶新。父親講起作文來,總喜歡拿著同學優秀的文章念給大家聽,讓大家有壹種激勵和動力。
那時候我非常喜歡拜讀父親給同學寫的的作文評語,有時候寫的好的段落和優美詞句,父親都會用紅墨水劃起波浪線,寫好眉批。同學看完自己評語和眉批,總是會得到鼓勵和鞭策,我也學到了很多寫作技巧。有著三十年教齡的父親,寒來暑往,教過的學生壹屆壹屆,從父親班上畢業的學生都壹致評價父親的語文教得好,大家和我壹樣至今都受益無窮。如今父親離開我們已有十二年之久了,每每想起父親常用的那根教鞭和擰著做好板書的小黑板走進教室的情景,我心潮澎拜,感慨萬千........
1981年9月,我讀高壹那年開學的時候,父親挑著他留給我的木箱親自走路送我去另外壹所農村高中報到讀書,那時候,父親小學教過的學生(姓李)在那所農村高中教語文,我就分在李老師的班上。父親囑咐他的學生------我語文老師(李老師)關照我。
那壹年我不到17歲,壹個人離開父親獨自過著寄宿的高中生活,那時候農村生活十分艱苦,帶著家裏腌的鹹菜,背著家裏大米,每個星期五下午走路回家,星期天回到學校。由於家裏生活比較拮據,每個星期是父親從他每個月僅有的36.5元的工資中拿出5元的給我做夥食補貼用。記得那時候是學校附近的老百姓挑著海帶放壹點豬油渣賣給我們當菜下飯吃。營養談不上,能吃飽飯已經是十分奢望了。更談不上吃零食,經常是晚上餓了,就拿出五分錢或者飯票買壹塊油炸的泡餅吃也十分難得,如果能夠買到壹個饅頭吃,也是十分奢望的。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我讀完了兩年高中,後來農村普高停辦了高中,我那壹年高考落榜了,是父親和母親壹起商量讓我去縣城投靠叔叔和嬸嬸幫忙,繼續在縣城高中復讀。如今想起當年復讀的情景,我至今都難以忘懷.......心想:如果當年沒有父親和母親的執著,讓我繼續復讀,也許我的人生命運會重新改寫。也許我還在打工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也許在農村修理地球都完全有可能。
所以,我能有今天,我是十分感恩自己的父母親。是他們吃苦耐勞,省吃儉用,把我培養出來,讓我走上了讀書的道路,成為壹名文化人。如今父母雙親先後都離開了我們,我們至今都沒有機會給他們盡孝。尤其是我的父親,臨走之前,我們做兒女的都沒有送他去壹趟縣城醫院住院治療過,就那樣撒手人寰,離開我們永遠而去了。
記得20XX年7月31日那壹天父親去世的當天晚上,已經斷了氣的父親等著我全家三口人回家,雙眼才慢慢閉上.......父親壹生為人純樸忠厚,教書育人,晚年生病都沒有讓我們做兒女的盡到孝心,每每想起父親去世的情景,都會讓我們做兒女的情不自禁地留下傷心的眼淚.......
明天就是冬至了,使我更懷念我父親那嚴肅而又慈祥的面容。爸爸,我沒忘記當我們小的時候您告訴我們:要記住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們的人、不能忘恩負義、不能忘記歷史。我雖對您報答不多,但還覺得虧欠的是為何沒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陪您呢!這種情感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
父親您今年已經86歲了,在“天國”那邊聽到我對您的贊許了吧、其實這不是贊許是兒子對您的直觀感覺,是您給了我生命和向世人展示了父親偉大而平凡的胸懷,您做我的父親讓我驕傲------“央求您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願我的老父親在在天之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