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種由野菜和草藥制成的茶叫“油茶”,也叫“生茶”。主料有鮮艾葉、薄荷葉、生茶葉、楓葉、紫蘇葉、香香、香紫蘇、鳳爪、玫瑰花蕾、香菜等。擂茶具有生津止渴、祛風散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延年益壽的功效。2011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客家制茶也很講究,但客家婦女制茶功夫嫻熟,每個客家家庭都有壹套制茶工具——滾碗和棍。磨碗是直徑約1.5平方英尺的陶瓷圓牙碗,也有直徑1平方英尺的小磨碗。內部四周是錯落有致的肋骨,外觀笨拙兼容。打茶棍長約2-3尺,多以樟樹、蒼樹山或油茶為材質,其他雜木不能做打茶棍。如果使用,打出來的茶含有異味,不適合飲用。砸茶時,先將最好的茶葉和炒好的芝麻放入碗中,慢慢磨成粉。然後,將煮好的花生倒入少許水,用搟面杖緩慢有節奏地旋轉成糊狀,加入適量的鹽。然後,沖入開水,在茶中放入幾片薄荷,就制成了壹碗香茶。聞壹聞香味,喝壹口,滿嘴的唾液,牙齒和臉頰都是香的,感覺神清氣爽,神清氣爽。慢慢品味,其味無窮。
擂茶不僅可以配清茶喝,還可以配炒飯喝。春節期間,客家人用米茶招待客人。比較獨特的是,客家人每天午餐吃的米茶是用鍋煮的米飯,然後把湯和米飯倒入預先磨好的茶漿中,攪拌均勻,再和羽衣甘藍、蝦、魷魚、蘑菇等壹起炒。這是上等的客家米茶。
茶葉的用途很多,比如在茶葉中加入少許花椒,可以溫中散寒,對胃寒、夜尿頻的人有奇效。
時至今日,以茶待客仍是六合人最隆重的禮儀,也是從古至今的傳統習俗。砸茶已經成為客家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飲品。
(圖片拍攝-彭貴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