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石林山寺東門δ
石林山寺,始建於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由七嶺村好文士程與李公良共同捐資,在山深處披荊斬棘,奠基。按照和尚廟的業態,這座廟有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閣、萬壽殿、僧舍、香客房等60余間。後來,程、李二君住寺修行,修成正果。
清鹹豐六年(1856),除夕毀廟。同治元年(1862)再次修繕,仍恢復舊觀,香火不絕。公元1934年,國民革命軍贛、粵、閩五省聯軍司令余漢謀路過石林山寺,留下“石林山寺為名勝,尤應保存”(古碑猶存)的手令碑文。
δ石林山寺的壹角δ
1939年,時任贛南行署專員的蔣經國先生準備在贛州湖港建壹所孤兒院(兒童新村)。他命令贛南各地的寺廟捐款建造房屋,購置桌椅板凳。蔣經國曾帶領隨行人員參觀石林山寺。他看到廟裏有幾十個老弱病殘孤兒。他們把這座寺廟當成了自己的家。壹問才知道,這些都是孤兒寡母,沒得選擇,只能被別人撫養。寺後的幾十畝農田和上千畝油茶山把他們撫養到老,負責他們的葬禮。當時,當蔣經國進入大雄寶殿時,他看到門口掛著壹塊橫匾,上面寫著“留下壹個孤獨的地方”。據說這塊匾是清朝壹位大臣題寫的(可惜這塊匾毀於1958),王先生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好,好,石林山寺的善舉比我先行壹步。”為此,蔣經國還將石林山寺列為贛南著名古剎之壹。
δ佛緣亭δ
1958年,寺廟被拆除,變成了壹片荒地。1991年,七嶺村老百姓程其坤、李端彥牽頭籌備,成立了“重建石林山古寺議事會”。程啟坤先捐了15360元。作為啟動資金,周圍村民和十名僧尼紛紛捐款。1994,大雄寶殿、普渡宮、萬壽、僧院、飯堂拔地而起;成功地雕刻了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陀菩薩、嘎蘭菩薩、許真君菩薩等黃金雕像,供人們瞻仰。1988至2000年,壹條長約4公裏的西門水泥公路建成通車。2001至2002年,新塑18尊羅漢,貴賓廳、素食飯堂、佛緣閣、香客之家、豆腐房、庫房等30間也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門前的放生池、池中的童淵亭和壹座四米高的觀音菩薩雕像於2005年9月完工。同年6月165438+10月,舉行了為期10天的佛事儀式和放生活動,印制了5000冊《第三世界因果報應經釋法》發放給香客和朝拜者,人手壹本,受到群眾好評。2006年,石林山寺東門、東門水泥公路竣工;同年6月165438+10月,舉行慶祝高速公路開通儀式。5438年6月+2008年2月,觀音寺安裝了兩盞高約2米的燈(內有觀音佛像),用於求財。2009年正月,長生燈節每天接待近400名香客,他們都到燈前掛名字,點燈祈求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