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死後前七天應該準備什麽?

死後前七天應該準備什麽?

燒七是民間喪葬習俗。

燒七是指從死者去世之日起,每隔七天為壹個祭日,稱為前七天、後七天、三七天、四七天、五七天、六七天、後七天,共49天。

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他們死後壹年失壹魂,壹靈七天,三年七滿靈,所以要經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壹種說法。據說,死者死後,閆希會國王在49天內每7天審問死者壹次,所以“七期”也被稱為“七災”。

七點,吊唁者要在大門口掛白燈籠,以示孝順。前七個人在家裏立靈位,燒香點燭供酒供菜作為紀念,剩下的六七個人去墓地花紙錢。壹般初壹、初三、初五等單七祭比較隆重,親朋好友都在,孝子欲哭無淚;二、四、六等雙七,親戚朋友不來。

孝子只燒紙不哭,稱為“空七”尤其是“三七節”和“末七”最重要。這兩個“七七”日,親戚朋友都會在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會哭。“最後七天”也叫“最後七天”。大部分吊唁者都要念經,親朋好友也要送錢、香、紙、蠟、金銀桶祭奠。

“燃七”若遇夏歷七、十七、二十七日,稱為“沖七”或“犯七”,認為死者“逢七有災,難沖七”。在關中的耀縣和陜南的丹鳳縣,除了禁忌期外,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與“燃七”相會也是禁忌。俗話說“逢七遇八,銅錘鐵釵;燒七和九,閆希會國王請妳喝酒。”

人們相信,在燃燒的七與七和八相遇的那壹天,王艷會折磨死者。在這種情況下,他應該早壹天或晚壹天參拜。關中部分農村。如遇“沖氣”,孝子會在逝者墓頂插壹把紙傘,以助逝者避禍。在陜北延長縣,“七夕”第壹天下午會割下多面白旗,兒女媳婦從家門口往沿途墳裏插,邀請逝者回家祭奠,以避災劫。

插白旗意在引路。據說如果死者不能及時回家,可以躲在白旗下。各地農村還有壹種“邪氣”的陋習,極其迷信鬼神。據說鬼魂死後仍留在家中,“出煞”是指在七七四十九天的某個時候,閆希會國王派鬼去取魂,到陰間去;還有壹種說法是,死者的鬼魂會在某個時間回家戒掉。“邪靈”的日期和時辰是陰陽師根據死者的生卒時間確定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這壹習俗已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