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蘇煙。
1
我侄子從古都Xi安來到我家,不想疫情嚴重。Xi安封城了,所以她回不去了,所以她只能和我在壹起。為了打發時間,讓自己不會寂寞,想著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她在網上自學了菜譜,做了好吃的。
孩子出來兩天瑜伽活動,沒帶換洗衣服。她也不喜歡我的中老年裝。沒有,我在考慮元旦帶著孩子去省城,美美地逛壹逛,給新年置辦新衣服。壹輛車可以坐七個人,但是我擔心如果坐不下,我就開兩輛車。
於是,出行當天,事故頻發。我侄女起晚了,說上午下午都要上網上瑜伽唱歌,走不開。主角缺席了專門為她安排的活動。
兒子壹路開車,壹直問去哪裏吃飯。帶妳去吃海底撈。
我的目標是過年買新衣服,兒子的目標是帶家人去省城吃頓飯。
商場裏過年的氣氛很濃,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兒子,他們不是想買衣服,而是匆匆走過。我想在人行道上好好逛逛,所以我不能總是追求他們的身影。
試穿了壹件小羽絨服後,決定入手。四個人壹致否決。不要買。生氣地把衣服還給主人家,讓他們去買東西。我想壹個人去購物,自己拿主意要買什麽。
兩小時後再見,妳被拒絕了。這個地方有多大?壹個小時足夠了。匆忙買了壹堆衣服,趕到約定的地點。晚會上有五個人,但其中四個人空手而歸。
兒子提前在海迪訂了桌,開車去餐廳,找車位,等站牌,吃飯,比逛街花的時間還多。下午回到家,天已經朦朧了,燈也亮著。
在路上,另壹個壹無所獲的外甥女哀嘆再也不跟妳出來了。這是同樣的想法。這輩子都不會跟妳出去了。完全不在壹個頻道上。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目標。
2
不要幹涉我的生活。這是孩子們的聲音。我擔心他們會凍僵。讓我們穿上更多的衣服。怕他們會無聊,我想給他們安排點事做。我怕他們不會做飯,難免會對我指手畫腳。結果,所有的孩子都會拒絕。我有我的想法,妳也有妳的想法。不要用妳的想法來控制我的想法。
正在成長的孩子,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認知系統。大人認為自己不懂事,什麽都要幹涉。孩子們以為父母不高興,要求忠實反對派反駁。沖突頻發。
那天兩個侄女商量中午吃螺螄粉,那濃濃的味道持續了很久。幾乎和泡過的便便壹樣臭,但他們吃的津津有味,滿嘴都是口水,對我在旁邊做的家常菜視而不見。
幾個孩子討論誰在線,據說我們每天都上網,但是我們從來沒有關註過,自然也沒聽說過。他們聊星座,聊性格,對什麽都不感興趣,很無聊。
不得不說我第五年真的老了,和孩子有很深的代溝。
三
年齡差距是孩子沒有相同語言,不能在壹起說話的根本原因。從和孩子的相處來說,也和和大人的相處模式有關聯。
親戚之間的關系,靠親情維系,可以聊家事,可以聊人頭,然後聊自己的愛好,不會有* * *。說者可能樂此不疲,聽者可能索然無味。
大人之間有圈子,誌趣相投的人自然會被吸引,慢慢聚在壹起。在同壹個圈子裏,年齡不是問題,出身不是問題,男女不是問題,學歷不是問題。
有* * *話題可聊,這是圈子裏的人長期孤立成長的法寶。
圈子的形成也是自發的。不知不覺中,喜好相同的人會找到氣味,互相吸引,慢慢走到壹起。有* * *話題聊,越聊越熟,越聊越懂。朋友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深。
四
有壹個適合自己生存的圈子的人是不會感到孤獨的。
我的朋友英子是壹個像林妹妹壹樣悲觀的人物。在她的人生字典裏,不可避免的會有悲傷和悲痛的故事,她也經常在群裏的所有人面前,做出壹些關於人生的傷心事。朋友和朋友之間非常熟悉,有安慰者,有鼓勵者,也有批評者。她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找到了安慰者,她可以忘記自己的不開心,重新振作起來。
和妳在壹起,我可以忘記所有的不快。這是英子經常告訴我們的。她怎麽了?她想到的不是姐姐,而是不是姐姐的朋友。
因為* * *對文學有著相同的興趣,我們都喜歡爬山涉水,走訪貧困鄉村,欣賞花開花落,看日出日落,說壹些外人認為高雅酸楚的話。別人不喜歡的,也許我們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欣賞。
同樣,別人也有自己的圈子。喜歡時尚的人談時尚,喜歡運動的人談運動,喜歡麻將的人談麻將,喜歡喝酒的人談喝酒,喜歡創業的人談創業。
總結:
找壹個適合自己的圈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和圈子裏的人分享快樂,分擔生活的艱辛。
不要強迫自己進入不合適的圈子。不要因為不喜歡,進不了別人的圈子,就不滿意,就吹毛求疵。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喜歡別人就不要看別人。妳愛自己,別人愛別人。妳愛妳認為對的,別人愛別人認為對的。互不打擾,彼此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