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則徐到沈葆楨再到林森,福州近代史的唯壹理念就是救國,救國,救國!
確切地說;福州是半個中國近代史。
林森,福州人,曾任中華民國總統。代表國民政府對日宣戰的是林森,而不是蔣介石。
薩振兵,福州人,曾任宰相。
杜希宣,福州人,曾任國家總理,就任總統。
陳紹寬,福州人,曾任國軍三軍總司令。
民國時期福州人歷任總司令、海軍總司令12,將軍16,中將17。海軍部有七個師,兩個師,福州有六個師,大部分都是少將。總共有710多名軍官,公務員沒有正確統計,估計比軍官多3倍多。因為,在1866年,除了船政學堂(最早的英文College University,譯為中文,為“學校”)之外,還有實業學堂、法律學堂、師範學堂、憲兵學堂相繼成立。都是民國時期開山的人才。
福州從清朝到民國統治。
府水師包括南洋水師、東洋水師(福州水師)、北洋水師。幾乎都是福州人。它控制著北至黑龍江,東至琉球島,南至南海群島的水域。
中國第壹所福州航政大學-
學以致用,註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求實效。首先要重視新知識和教育,在制造(造船)、制圖(設計)、藝苑(技工)、駕駛、輪機、電信等方面形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基礎數學、物理、解析幾何、微積分、力學與再學習、水力學、材料力學、制造、機械制造等課程。主要學習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地理,算術,幾何,機械制圖等等。總結了近代幾乎所有的基礎學科。醫學,化學,文化,商業等等。中國急需現代設計制造人才,福州為中國造就了大量的先鋒人才。
福州是中國現代教育的發源地。
福州是中國制造業的發源地。
福州是中國現代新文化的傳播地。
福州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空軍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工程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漢語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翻譯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工業化城市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金融業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現代民主革命家的搖籃。
福州是中國融入世界的搖籃。
中國現代新文化的傳播地。船政開放教育模式促進了中學西學的傳播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為近代新文化的傳播地。例如,陳其同將《紅樓夢》和《聊齋誌異》翻譯成法文,並在巴黎出版。林紓、王壽昌翻譯了《巴黎茶花女的遺產》(林紓還翻譯了英、法、日、俄等10個國家的184部小說,寫了10多部小說);嚴復翻譯了八部世界名著,如傅園、易發、天演論等。馬建忠撰寫了第壹部古代漢語語法專著《馬史文通》;日本和意大利的編輯編纂了《法中袖珍字典》等。
福州金融業銀行。18年底,福州銀行開始建立,民國19年(1930年),福州銀行已有70余家。大量的外國資本被引進,福州有許多外國公司。外資在臧倩(今福州市倉山區)開設了外資銀行。其中,以清同治元年(1862)英印合資成立的匯龍銀行等6家外資銀行為最早。大慶銀行、交通銀行、福建永豐公務局、福建公務銀行相繼開業。民國時期,控制福州經濟命脈的官僚資本“四行兩局壹行”也在福州設立分支機構。當時,福州有30多家國內銀行機構。中國的銀行被稱為官方機構和銀行。
《福州》是中國最早的中英雙向翻譯報紙。福州中英文報紙有:創辦於清鹹豐八年(1858)十月十二日的《福州信使報》,是福州最早由教會創辦的報紙。這份報紙報道福建省內外的新聞,也介紹福州的風土人情。這是壹份主要面向外國人的報紙。其次是《福州先驅報》、《福州回聲日報》、《福州回聲日報》和《福州廣告報》。然後,中國記錄員(China Record)創辦於1868,由美國傳教士S. L. Baldwan主持,是美國長老會的機關報。這些中西報紙只有福州有,中國其他地方只有單向的西文報紙,說明福州始終牢記洋務的宗旨,雙向了解,向洋人學習,力求強大。
1899年,福州夢學堂成立——近代民主革命家的搖籃。
夢學堂的創始人充滿了愛國熱情。林白水主張:“救國第壹要義是教育。只有喚起全國對國家大事的註意,才能談革命。”黃認為:“今日之事需革命救國,搞革命不應先於教育為創新。”另壹位創始人鄭全(字)常與革命同誌討論“開風氣,疏民智”,故鐘琴被稱為“福建輸入革命第壹人”其他幾位創始人或兼職教師,如方聖陶、陳、、何友賢等,都是當時的民主革命家。這些革命誌願者以革命精神指導辦學,通過辦學推動革命,培養革命誌願者。
中國近代史唯壹的脊梁是福州,福州有治外法權,所以近代列強在福州都有領事館,包括英國、美國、法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麥、德國、俄國、日本、奧地利、匈牙利、比利時、意大利、墨西哥。與此同時,上海有兩三個領事館,北京有兩三個領事館,廣東和天津壹個也沒有。為什麽?因為西方人對他們行使治外法權,他們都失去了基本的國家權利。不需要外國人通過領事館解決問題。福州對在華外國人有統治權,也叫治外法權。
1895年,福建省臺灣被日本割去,附近島嶼全部歸日本所有。福建省前面的福建海不屬於福建,但海權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福州至今面臨日本的威脅,再加上國共對立,造成福州經濟困難共計1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