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詩魔”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昨日我沿著河岸/漫步到/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順便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壹封長長的信/潦是潦草了些……
想來詩人定是見到了裊裊囪煙在天際劃出的曼妙身姿,但我私下以為,煙囪只是具象的存在,煙才是它活的靈魂,因為是風的緣故,“囪煙”為詩人寫下了長長的情書,否則就是王維的“大漠孤煙直”了。
這讓我想起了遠方的兒子,記得他年幼時,到他外婆家的路上,每見壹個高高的煙囪,就會興奮地喊“囪煙”“囪煙”,倘若煙囪裏正冒著煙,車上的人都會感嘆他的語言能力,倘若沒有煙,車上的人就會以為他在逗大家玩,其實他就是把煙囪說成了囪煙。
壹開始也沒有特別註意,後來才發現更多的異象,不僅平時說話,而且讀書寫字也經常如此,思來想去壹定與他的左撇子有關,大家都說左撇子聰明,因此,除了寫字被老師逼著換成了右手,其他的就隨了他的天性,但“囪煙”成了我和內子經常調侃他的樂子。
年輕時為人父母,有許多驚喜,也有很多驚嚇,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寧可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了那些現在想來毫無意義的應酬上,也沒能和孩子多多相處,壹晃兒子就長大離開了家,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很多瞬間。非常羨慕小吳這樣的很多父母,不僅陪伴孩子壹起成長,還非常有心地記錄下了孩子的點點滴滴,直讓吾輩汗顏。
最近網上流傳了不少伴讀的段子,“到底是什麽關系”之類的,早就在了當時我們的能力之外了,就連默寫這種簡單的活,都由兒子自己搞定,雖然他並沒有多麽強烈的求知欲,但日常的聽說讀寫都還自覺,主要是怕麻煩,還不如順了老師家長的意,樂得自個輕松自在,還能舔著臉皮跟我爭取點上網打遊戲的時間,後來竟然被老師知道了,說是影響到了其他的學生,責令我停止其壹切遊戲時間,兒子答應不再宣揚,遊戲還是照打不誤,因為這,我不知被內子批了多少回。
沒了陪讀的煩惱,玩也就是公園之類的,剩下的只有吃了。周壹到周五只吃早餐,也就是餛飩、饅頭、炒飯、豆漿油條、牛奶面包輪著吃。到了周末,我會催他早起,然後滿大街的找面吃,城北的城北面店、城西的江南面館、城東的花園浜面店、新市河路上的老蘇州面館,只要是稍微有點來頭的,都會去吃上壹回。兒子喜歡響鱔、爆魚、腰片這類葷腥面,而我則喜歡菌菇、青菜之類清淡的素澆面,可惜的是,那時的港城還真沒有壹碗拿得出手的面,即便如此,兩個人還是樂此不疲。
吃完面,兒子喜滋滋回家,我則徑直上菜市場,先到外面的“野雞”攤點轉上壹轉,時常會有不少驚喜,諸如野河裏的鯽魚、黃鱔,野雞、野鴿子,家戶雞、地皮菜等等,很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食材,再到菜場裏面配點豆制品、海鮮、時令菜,回去壹陣煎炸爆炒,起鍋上桌,每次都是風卷殘雲,我壹直以為是自己的手藝好,其實是兒子肚子裏油水不足。
這樣的日子雖然不少,但更多的還是內子帶著逛吃逛吃,特別是住在西門的日子,回家的路上都是各種小吃,春天的,夏天的龍蝦,秋天的螃蟹,冬天的羊肉,壹年四季都有的各種鹵菜、鹽水鴨,只要是葷腥,兒子都會來者不拒,大快朵頤,大口饕餮。現在和他QQ聊天,能夠吸引他更多關註的,大概就是他朝思夜想的各種吃了。
如今,煙囪幾乎絕了跡,兒子也早已不再稚嫩,對於他的學習工作、人生定位和前途命運,都已超出了為父能夠引導、關照的範圍,希望早些學成歸來,和他聊聊吃的,親自做兩個小菜,壹起下下館子,相信愛吃的人壹定會有好運,因為時(食)來運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