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緬甸旅遊指南曼德勒在哪裏?

緬甸旅遊指南曼德勒在哪裏?

緬甸是我們的鄰居,緬甸是壹個有東南亞風俗的國家。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緬甸中南部內陸。歷史上幾個古代王朝都在這裏建都,所以曼德勒的建築也很有特色。來到緬甸,壹定要去曼德勒看看。快來領取曼德勒詳細旅遊指南吧。

城市壹日遊

曼德勒宮-曼德勒山-古都陶佛塔-金典-獨特寺廟壹日遊

王宮/文化博物館

曼德勒宮,位於市區,是緬甸最後壹個王朝的宮殿。原建築在二戰中被徹底摧毀,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緬甸政府根據史料記載於1989年在原址上重建。整個宮殿呈正方形,長3.2km,四周有護城河和城墻,有四個正門和八個側門。宮內有大小宮殿104座,包括皇帝及其嬪妃的客廳、皇帝及其大臣議事的大廳和洗浴室。所有的建築都是柚木做的,柚木是紅色的,有些上面還畫著風景。

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北部,曼德勒宮西北。它是曼德勒最高的山,高236米。相傳2000多年前,釋迦牟尼曾在此弘法,在吸引了無數信眾後,逐漸聲名鵲起。登山會經歷1700多級臺階,布滿屋頂,沿途有大大小小的寺廟。半山腰的壹座寺廟供奉著三塊佛骨。大約三分之二的路上,矗立著壹座鍍金的世亞塔佛雕像,有壹座手指大的宮殿。山頂是壹座印度寺廟,方柱與拱形屋頂相連,形成壹條環繞四周的長廊。所有的墻壁和柱子都覆蓋著玻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寺廟中間的墻上還寫著“想長壽的人,要在曼德勒山的樹蔭下避風”。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曼德勒市,也是觀賞日出日落的絕佳地點。

古都陶佛塔

佛塔在曼德勒山和曼德勒宮之間,離山大的牟尼寺不遠。它也是壹組白色的寶塔,頂部有壹個葫蘆形。該佛塔建於1857年,全稱馬哈拉施特拉邦王公佛塔,也被緬甸人民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功德佛塔”。古陶塔之所以非常有名,是因為在修建的時候,閩東國王召集了中南半島各地的2400名高僧,在這裏完成了佛經的第五次修訂會議。這些修改後的佛經被用巴利語刻在729塊大理石碑上,後人在每塊石碑的外圍修建了小白塔,排列整齊,頗為壯觀。這些經典因其內容完整、規模宏大而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書”(據說壹個人壹天讀八小時,需要壹年半的時間才能讀完這些經典)。

金色修道院

位於古渡陶佛塔南。這是曼桐的臥室,也是他死去的地方。整棟建築原本在宮中,但因其繼承者害怕明東王去世,整棟建築被移至現在的位置,成為壹座修道院。因為這裏曾經是曼桐的寢宮,所以整個建築比壹般的寺廟精致復雜得多。整個建築有三層,底部由數百根柚木柱支撐,形成架空底盤,有利於通風防潮。壹樓的正廳,四周有壹圈木制回廊;兩層層層疊疊,四檐環繞。正殿外墻的柱子都雕刻精美,密密麻麻,光彩奪目;內墻和屋頂塗有金色墻漆,故名“金色大廳”。

獨特的修道院

位於金典西側,由明洞國王和曼德勒宮同時建造。原來的建築都是柚木的,被稱為曼德勒最美的建築,直到1890年被燒毀。現在看到的多是緬甸政府在1966用水泥重建原址。雖然沒有柚木那麽豪華,但還是保留了原有的建築原型。正門需要爬十幾級臺階,然後到正殿外的回廊。整個建築以白墻為主,門、窗、屋頂都有金色木雕。從遠處看,它像歐洲的壹座大教堂。大雄寶殿內部主要是念經的地方。基本上除了柱子什麽都沒有,看起來就是個室內籃球場。

郊區壹日遊

漠河幹大雁寺壹日遊-民工古城-石碣山-因瓦古城-吳班橋

馬哈根大雁寺

該寺院位於古城阿瑪拉普拉,烏班橋附近,是緬甸最重要的佛學院。在緬甸的佛教家庭中,每個男人壹生都必須出家壹次,或者更多,從幾周到幾年,甚至終生。雖然大雄寶殿建於50年前,但數以千計的僧侶已經在這裏修行了很長時間。

最著名的寺廟是每天早上十點半舉行的“千僧宴”。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僧侶嚴格實行“下午不吃食”和“碗中乞食”。第壹餐4點,第二餐10左右開始沿街乞討,12前回寺。數千名僧人整齊地排成兩排,赤著腳,望著前方三尺,不左不右,雙臂裹著袈裟靜靜地,無聲有序地緩緩移動。在院子裏,當地的信徒開始給他們分發食物。當和尚拖著碗去取食物時,可以露出右臂,然後去食堂或者回宿舍吃飯。僧人的食物全部由當地信眾提供,整個過程很安靜,沒有任何語言交流。現在這個寺廟的和尚不用出門化緣,全國各地的信眾都會輪流帶材料給和尚做飯作為修行。

民工古城

明故宮位於伊洛瓦底江上遊,曼德勒以北11公裏處。與其他三座古城相比,它是離市區最遠的。這座古城是磅王朝的第六任皇帝波托帕耶為了宣傳自己的豐功偉績(修復與清朝的關系,擁有真正的佛像,將幾尊曾經屬於自己國家的高棉青銅佛像迎回)而修建的。

石碣山

四面環山,佛塔錯落其中,但還是讓人感覺很安靜,所以很多僧人來這裏修行,這也使得這裏成為緬甸重要的佛教聖地。獅山的山路很陡。爬上樓梯,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寶塔。據說山上有500多座佛塔和寺廟,修行的僧人多達6000人。途中總能遇到正在休息或誦經的僧人。半山有壹座半圓形寺廟。30多尊造型相同的佛像坐成弧形,外墻貼滿經書。

因瓦古城

烏拜因橋

烏班橋位於阿瑪拉普拉古城。建於1856,全長1200m。它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木橋之壹。全橋由緬甸最著名的柚木制成,多年後仍可正常使用。建造這座橋是因為東塔曼湖是壹個季節性湖泊。雨季湖水上漲,會淹沒周邊地區。為了解決交通困難,閩東王修建了這座橋。緬甸人也稱烏班圖橋為“情人橋”。他們相信,當兩個相愛的人來到這裏認真祈禱,就能達到六靈所要求的和諧與相互尊重,他們的愛情就會更長久。晚上可以坐船,看遠處河上的夕陽。余暉灑在百年建築上,是無法形容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