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讓孩子表演好獨白,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世界是清澈而稚嫩的,對他們的教育絕不能“鼓勵”。嬰兒對新事物很好奇。看完媽媽們,讓孩子好好表演獨白,學會開導家裏的小天使!
媽媽讓孩子們演獨角戲。有壹天妳在廚房做飯,被寵壞的寶寶卻不再纏著妳講故事。奇怪的往外看,原來他是坐在玩具堆裏,和泰迪熊玩過家家,或者用積木搭小房子。
許多兒童發展專家認為,“獨角戲”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學會關註周圍的事情,還可以幫助他們探索自我,培養創造力。通過自娛自樂,孩子還可以直接學習分析、繪畫、閱讀等技能,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事實上,當孩子逐漸享受到“單人遊戲”時,他已經從嬰兒階段進入了幼兒階段。
給予適當的指導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媽媽可以在遠處監控,有時還會給予指導。訓練“獨處”的過程說起來容易,正式實施起來卻很難。孩子經常在不習慣的階段哭。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要氣餒。他們應該收集壹些適合孩子獨自玩耍的玩具,也可以融入到自己設計的小活動中。
在訓練過程中,媽媽要知道什麽時候退出寶寶的遊戲,什麽時候參與。過度參與和過度忽視都會阻礙計劃的順利進行。當孩子逐漸沈浸在遊戲中時,妳要循序漸進地離開遊戲,不要讓他察覺到妳的退出。即使孩子習慣自娛自樂,妳也要鼓勵、引導,偶爾參與他的遊戲,這樣會更有效果。
註意不要按照媽媽的意願強迫孩子玩玩具,而是讓孩子自己玩。當他們看到自己不知道怎麽操作,失去興趣的時候,再給予指導也不遲。
選擇最佳時機
壹般來說,吃飯、換尿布、充分休息後,是孩子“壹個人玩”的最佳時間。
不要在孩子忙的時候強迫他在玩具堆裏安頓下來,否則孩子可能會發現壹個人玩往往是媽媽忙的時候,他可能會要求妳多關註他。
早上是訓練的好機會。可以讓孩子睡醒後玩15 ~ 30分鐘,然後進他房間叫醒他。在孩子床邊多放些布偶,讓他壹醒來就可以和布偶壹起玩,他也會逐漸改變壹醒來就對媽媽大吼大叫的習慣。
如果打算把孩子放在地上,讓他爬著玩,首先要把地板擦幹凈,檢查地面和角落是否有小的硬物,比如紐扣或硬幣,把墻上的電源插座蓋好。
提供合適的玩具
其實壹個小小的軟軟的棉球就已經是很不錯的玩具了。孩子不僅可以在地上拍打、推球拍,還可以擰棉花球。圍裙、汽車、塑料塊、盒子都是很好的玩具,是傳統的,但能充分訓練孩子。
很多媽媽發現孩子洗澡的時候喜歡玩塑料小鴨子或者塑料船,可以讓他們坐在浴缸裏玩半個小時。但是媽媽要註意不要讓孩子著涼。此外,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偶爾看看動畫片或者兒童節目,這不僅是學習語言的機會,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媽媽和玩具之外的知識世界。
媽媽們讓孩子好好表演獨白。2現在很多年輕夫妻的家庭分工是壹種模式:丈夫忙於事業,賺錢養家;教育孩子的任務由妻子承擔,父親基本不幹預。有些父親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情況視而不見,成為孩子撫養教育的“局外人”。
父親在撫養孩子方面的缺席
出於各種原因,撫養和教育子女的任務由母親獨自承擔。有的家庭認為自己做大事是因為父親不負責任,沒有時間過問養育教育孩子這樣的小事;也有很多家庭,母親主動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壹切事務,說“老公太忙,顧不上孩子的事,免得影響事業。”
作為女人,有壹些普通男人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比如豐富細膩的感情,細致周到的考慮,對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等等。
母親十月懷胎,新生兒先在母親懷中出生。孩子是吃著媽媽的奶,聞著媽媽的體味,看著媽媽的笑容長大的。孩子天生對母親有更深的感情,更密切的關系和更多的情感依戀。
孩子在情感上願意和媽媽親近,願意接受媽媽的教育。母親的優勢是獨特的。把孩子留給他們撫養和教育是令人放心的。但是,女人本身也有自己難以克服的弱點,比如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有時還會嘮叨挑剔,等等。這些弱點也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氣質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利於孩子的養育和教育。我們應該正視這壹點,利用父親的育兒優勢來彌補。
爸爸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我主張父親在撫養教育孩子方面不能缺位。我不是看不起媽媽,忽視媽媽的優點。希望在撫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發揮父親的長處,讓孩子成長的環境更加和諧。
許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詳細比較了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不同影響,發現經常和母親相處的孩子具有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善於社交的特點;經常和父親在壹起的孩子,智商略好,獨立感和自信心更強。換句話說,在提高孩子智力方面,父親優於母親。與父親接觸多的孩子,不僅智商高,而且人際關系和諧。他們的活動風格更加開放包容,有進取精神甚至冒險精神,更有男子氣概。這是單純靠撫養教育母親很難做到的。
父親對孩子的成長乃至壹生的影響有以下幾點:第壹,父親更愛玩孩子;二是父親使用的語言更豐富、更復雜;第三,父親對孩子有更多的控制權;第四,父親更好地幫助孩子開發潛能;第五,父親介紹更多男性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和作用;第六,父親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更大;第七,父親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社會化,使他為社會做好準備;第八,父親支持妻子,關心孩子,影響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相反,如果母親完全負責孩子的撫養和教育的局面不改變,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不僅會讓男生女性化,缺乏陽剛之氣,還會讓女生更加懦弱膽小。美國專家用30項社會行為指標對生活在無父家庭的孩子進行調查,發現在這些孩子中,焦慮、抑郁、孤獨、偏執、任性、多動和依賴較為常見,被稱為“父愛缺失綜合征”。很多臨床醫生觀察到,與父親接觸不多的孩子,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不如正常家庭環境下的孩子。有專家報告稱,嬰兒期缺乏父愛的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緩慢,學齡前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的孩子智商測試也遠遠落後。缺乏父愛的孩子有特別突出的情感障礙,如焦慮、自卑、自制力弱、攻擊性行為等。
夫妻伴侶是最好的選擇。
父親在撫養教育孩子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如果只有父親壹個人撫養教育孩子也是不利的。父母共同承擔撫養教育孩子的任務,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配置”。
家長* * *可以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他們也可以集思廣益,集中教育智慧。共同育兒更加全面和多樣化,可以有效避免單壹育兒帶來的主觀性、盲目性、片面性等問題,育兒教育的效果會更好。共同養育和教育孩子,可以讓孩子吸收父母的長處。在父母的影響下,形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完美人格和氣質:男生既陽剛又感性;讓女生既有女性的溫柔,又有堅強的性格。所以,我認為“夫妻搭檔”共同撫養教育孩子,比母親“單槍匹馬”好得多。
父親說:我和兒子玩創意遊戲。
作為壹個5歲男孩的父親,我和妻子在教育兒子方面有著不同的責任:她喜歡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和他壹起聽音樂、看動畫片。和兒子在壹起的時候,我喜歡和他玩壹些小的創意遊戲,讓兒子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享受樂趣,這也在壹定程度上鍛煉了他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兒子最喜歡和我玩三維拼圖。每當我們買了壹個新的立體拼圖,我和兒子都會先找出壹些對應的模塊,壹步步制作成汽車、火車、輪船等模型。他最得意的作品是我壹起做的“神舟八號”。
後來,當這些模型被熟練地拼出後,兒子開始主動打亂模塊的順序,然後用場景創作作品,並向我介紹他的模型功能。有壹次,他自己拼湊了壹個舞臺,中間有個小個子在演戲。舞臺兩邊和後面都有臺階。他說:“爸爸,這是我唱的,這些臺階是我下臺的時候用的。”他把四五個小人湊在壹起:“這是爸爸媽媽和我的小夥伴在看我!”“現在,兒子早就是拼圖遊戲的主角了,老婆也誇過我。她還主動當起了攝影師,和我們父子合影。
我兒子也喜歡和我玩捉迷藏。我問他為什麽喜歡和我玩這個遊戲。他說:“和爸爸玩捉迷藏,很神秘,很刺激。我父親總是藏在我找不到的地方。”的確,為了讓兒子找到當偵探的感覺,我動了不少腦筋:我會把鞋子脫下來放在床底下,床上的被子會拱起,仿佛裏面藏著壹個人。兒子會以為我躲在床上的被子裏,可是打開壹看,是空的。他躡手躡腳地走到壹個輕微晃動的窗簾前,拉開了窗簾。哇,原來爸爸藏在這裏!我告訴他,這壹招叫“聲東擊西”——在壹個明顯的位置脫鞋,是為了迷惑敵人,轉移他的註意力,讓他會認為自己壹定是躲在被窩裏,而實際上是躲在別的地方,這樣他的真實藏身之處就不會被敵人輕易發現。兒子很快學會了這招,並升級了。他把他的帽子或衣服掛在衣架上,但他把自己藏在壹個秘密的地方。
每天放學後,兒子都會讓我和他壹起玩創意畫,因為我從來不要求他畫的像,每次畫完都會聽他講畫裏的故事。有壹次我和兒子逛書店,他看到壹本鋼筆字帖:“爸爸,我還沒有這樣的繪本。給我買壹個!””我說,“這不是繪本,是寫字用的書。妳還小,長大了可以寫。“我兒子堅持要買,我只好順從他。
回家後,兒子坐在他的小書桌前,叫我們看他“畫畫”。他先用藍筆畫了兩條線,說是水系,然後用紅筆畫了兩條線,說是火系,用綠筆畫了兩條線,說是草系,最後用黃筆畫了兩條線,說是土系。兒子畫完了,擡頭看著我和老婆說:“爸爸媽媽,寫字和畫畫是壹樣的!”“我和妻子都非常驚訝:就像最早的象形文字來自繪畫壹樣,我兒子從繪畫到漢字、從每種顏色到色系的轉變,顯示了他的巨大潛力!老婆也誇我,因為我壹直尊重兒子畫畫的自主性,鼓勵他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兒子能有這麽自由的創作空間!
作為父親,我更註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創造力,期待孩子在自由創造中獲得快樂和成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和妻子分工不同,思路不同,但我們都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相輔相成,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
媽媽說:兒子愛和爸爸“玩瘋了”。
王先生在平時的工作中壹絲不茍。但是當我回到家和兒子在壹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變了壹個人。和孩子打架,像個孩子。兒子得意地對幼兒園的朋友說:“爸爸每天下班都陪我玩!”"
我兒子喜歡和我丈夫玩“滑梯”。老公坐在沙發上伸腿。我兒子爬上去,然後滑下來。有時候老公故意磕碰,導致兒子尖叫。兒子特別喜歡老公把他捧高。有時候他兒子有點害怕:“爸爸,快放我下來!””我甚至說,“別嚇他!“不過,王先生故意提了幾次。之後兒子躺在沙發上喘著粗氣,但過了壹會兒又央求王先生讓他再玩。有時候兩個人拿著玩具格格作響,但王先生從來不給兒子讓路。他總是對兒子說:“妳要靠自己的本事打敗我。“有時候兒子打不贏就特別郁悶。王先生會鼓勵兒子再玩壹局,在途中設計,故意輸給兒子,讓兒子嘗到失敗的滋味,再努力贏。
兒子最喜歡的就是老公帶著他到處跑。他兩歲半的時候,我們全家去海南旅遊。我不知道兒子第壹次看到大海有多開心。王先生和他的兒子在沙灘上玩沙子。首先,他讓兒子建壹個大碉堡。他和兒子壹起在上面挖了壹個大洞,建了壹個房間。然後王先生埋下壹只胳膊給兒子變魔術。我兒子瘋了,手和胳膊上都是泥。當他高興的時候,他畫了壹張大臉。
從海南回來後的壹個晚上,王先生帶回家壹大口袋細沙,找到了兒子小時候的大澡盆。他把沙子倒進去了,說:“孩子,以後這就是妳的海南島了。想怎麽玩就怎麽玩!”之後,王先生下班回家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和兒子在“沙灘”上堆城堡、玩遊戲。雖然他們經常把陽臺弄得壹團糟,但這給這對父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我膽小。我不敢讓我兒子在操場的自動扶梯上玩。有王先生在就好多了。他在下面抱著,兒子勇敢地從頭走到尾。市中心大橋的人行道是透明玻璃,我不敢帶兒子壹起走。在老公的鼓勵下,兒子拉著他的手,從壹頭走到另壹頭。兒子也對我說:“媽媽,不要怕!我和爸爸牽著妳的手!”現在,我兒子經常和我們壹起過橋。
王先生雖然工作忙,陪兒子的時間相對較少,但每次和兒子“瘋玩”,都是在教他壹點成長的道理。如今,他的兒子越來越自信、勇敢、樂觀:他大膽地與人交談,與孩子玩耍,有時懂得放手,有時能堅定立場,遇到挫折時常說“再試壹次”。兒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我想,王先生辛辛苦苦的陪著孩子,看著兒子壹天天長大,壹定很滿足,很開心。
老師說:父親有原則,孩子會更獨立。
在與幼兒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幼兒家長教育方式的差異:母親大多溫和慈愛,而父親則較為嚴厲,雙方家長都會有爭執。事實上,很多父親嚴肅的外表下,隱藏著對孩子深深的愛。父親對原則的堅持會讓孩子更加獨立自信。
面對孩子的哭鬧,父親更加理性。妞妞是個剛入園的孩子。在壹次親子搭建活動中,妞妞突然淚流滿面。我擡頭壹看,原來是妞妞不小心被壹個積木絆倒了。他壹邊哭壹邊看著媽媽:“媽媽,抱抱,媽媽,抱抱!””壹旁的媽媽連忙蹲下身子,準備抱起妞妞,但是妞妞的爸爸攔住了她。
過了壹會兒,妞妞不哭了。妞妞的爸爸輕聲問:“妞妞,妳剛才是不是被積木絆倒了?”妞妞說:“爸爸玩積木!”妞妞的爸爸沒有去撞積木,而是問妞妞:“妞妞,妳現在還疼嗎?”妞妞搖搖頭。妞妞的爸爸接著說:“妳摔倒的時候壓在積木上,積木哭了。現在妳感覺不到任何疼痛。要不要幫積木揉揉?”妞妞走到積木跟前,撿起來,揉了揉,輕聲說:“不疼,不疼……”
妞妞帶著積木回來了,妞妞爸爸回應:“我們妞妞真的很棒!下次妳摔倒了,不要哭,也不要怪別人……”妞妞的媽媽告訴我,從那以後,如果妞妞摔倒了,磕磕碰碰的,他就不會大聲哭了,而是站起來繼續往前走。
父親可以放開手腳,讓孩子獨立成長。芳芳是中產階級的孩子,由於母親的嬌慣,獨立性較差。有壹次,芳芳的媽媽因為工作需要去外地出差。半個月後,她回來發現芳芳變了很多:早上主動刷牙,吃飯的時候拿勺子,甚至玩完玩具都會放在洗衣單裏。芳芳的媽媽問方先生是怎麽做到的。芳芳的父親平靜地說:“沒事,就讓孩子自己做,慢慢積累經驗……”芳芳的媽媽很受啟發。
父愛傳遞給孩子的是壹種勇敢堅強的生活態度。作為母親,面對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向父親學習,理性面對,放開手腳,讓孩子更加獨立自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