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是日本。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的和尚鑒真到日本旅行,帶去了許多中國食物,如煎餅、幹蒸餅和胡餅等糕點,以及制作這些糕點的工具和技術。日本人稱這些中國小吃為水果,並加以復制。當時日本市場上能買到的唐果有20多種。
鑒真·杜東也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飯時使用筷子也是受了中國的影響。到了唐代,日本在華留學生幾乎帶回了中國全套的老年飲食習俗,比如元旦喝屠蘇酒,正月初七吃七種菜,三月有曲水宴,五月初五喝菖蒲酒,九月初九喝菊花酒。其中,端午粽子傳入日本後,日本人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做了壹些改進,展出了幾個品種,如道西粽子、易粽子、葛粽子、阿薩希娜粽子等。到了唐代,日本人還從中國引進了面條、饅頭、餃子、餛飩和醬的制作方法。
中國菜對日本菜影響很大。17世紀中葉,中國清代高僧黃伯宗將素菜帶到日本,被日本人稱為“壹般茶菜”。後來,壹種中國民間素食傳到了日本,叫做“卓府菜”。卓府料理對日本的餐飲業影響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芝麻豆腐”和“松茸湯”,至今仍列在日本壹些餐館的菜單上。
來自/wenhua/diangu/33364.html